“架上绘画必定走向消亡”这一命题源自二十世纪“观念”取代“意象”的艺术思潮。人们不断寻求着更为直接、个体化的认知表达,并因此舍弃传统语意结构中的架上绘画。但艺术史的事实展现一种可能:并非一定要舍弃架上语言,才能进行新的艺术表达。在不破坏架上...
“徽派版画于十五世纪中叶兴起徽州,十七世纪末发展到高峰,引领风骚逾越一个世纪之久,其细密纤巧、典雅静穆的风格,亦是徽州山川钟灵毓秀使然。精品力作不胜枚举,山川版画、方志版画内容广博,包括风景名胜、古迹遗址等,展览中呈现的《黄山志定本》《程式...
吴可雨表示,近30年来亲见亲历香港艺术馆为推广吴冠中的艺术做了大量工作,依据父亲生前对香港艺术馆的深厚情谊和信任,除了捐赠重要作品,也希望在香港艺术馆设立“吴冠中艺术赞助”专项基金,为支持香港艺术馆推广吴冠中艺术及相关中国近现代艺术的事业出...
中国画艺术在遵循艺术共性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品质。这种艺术美感正是这一品质的体现。然而,如何寻找、发现和体验中国画艺术的美感呢?这需要我们选择适当的感知策略和方法。日常经验告诉我们,感知一个对象通常需要依赖我们的“经验”。近代以来,随...
明中期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等为代表的吴门画家群体崛起,吴门画家以画山水为主,同时亦多兼擅花木画,将文人所推崇的隐逸趣味和日常生活情感融入其中。花木画一方面成为文人书斋闲赏和卧游观物的对象,另一方面也是文人之间应酬交往的礼物。春日渐暖,...
香港巴塞尔亦连续第三年与M+合作,在其标志性的幕墙呈现艺术项目,由巴塞尔艺术展及M+共同委约创作,艺术家兼电影制片人杨福东的特定场域影像作品《雍雀》在M+幕墙展出。在展会首日即将接近尾声,夜幕降临,于香港取景拍摄、交织海边村庄和夜间城市街道...
展线历史延伸方面,展览在原有雕塑馆“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四大板块的基础上,向前扩展到商周时期,充实成为商周、秦汉板块;向后新增元明清板块,重新展示这时期雕塑的工艺之美和贴近现代人审美的鲜活世俗气息,改变大众对元明清...
我们粗略地以传统的方法对艺术家高立峰进行了创作生涯的梳理。可这也只是触及某种表面化的创作面容,这只能为高老师的创作扶开轻薄的尘灰。从艺术家大量的绘画手稿、动画影像手稿、文字笔记、日常速写等这样的素材中,我们可感的是某种不会消散的关于绘画的温...
1873年,法国作家凡尔纳出版小说《环游世界八十天》,讲述英国男子与他的仆人在80天内环游世界的冒险故事。此作虽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却切实体现出人类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下所萌生对世界的好奇和渴望;而全球的现代艺术家们,更是在游历后,将世界收纳于画...
阿那亚艺术中心荣幸呈现中国艺术家王之博的首场美术馆个展,展出其近年创作的11 幅绘画作品,聚焦她的四个代表性意象:人物、雪人、木纹和布纹。此次展览是首次将这些形式语言看似迥异的作品并置展出的尝试,以揭示艺术家多线创作之间的内在逻辑。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