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有天地——新徽派版画中的徽州印象”
本次展览是“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展览分为三个部分:
1.“景象 承古出新”
2.“物象 雅拙天成”
3.“观象 识微见远”
别有天地
>>>>
展览聚焦徽州题材,
汇集80余位艺术家作品120余件/套,
基于他们对徽派版画的理解与解读,
以不同的形式、手法和审美趋向表现出改革开放以来新徽派版画中的徽州印象,
再现徽州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
以版画艺术赋能文旅融合。
![]()
徽派版画于十五世纪中叶兴起徽州,
十七世纪末发展到高峰,
引领风骚逾越一个世纪之久,
其细密纤巧、典雅静穆的风格,
亦是徽州山川钟灵毓秀使然。
精品力作不胜枚举,
山川版画、方志版画内容广博,
包括风景名胜、古迹遗址等,
展览中呈现的
《黄山志定本》《程式墨苑》《徽州府志》《古歙山川图》
等徽派版画皆凸显了
强烈的徽州地域文化特征和艺术特色。
![]()
从黑白木刻到套色木刻,“黄山题材”始终是新徽派版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徽州自然印象的集中体现。以赖少其先生为代表的安徽版画家们,坚持弘扬地域文化特色,汲取了深厚的徽派版画滋养,创造了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套色版画精品,徽州的自然风貌在安徽版画家的刀笔印痕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
别有天地
>>>>
![]()
《黄山松》
班苓
2013年
51·64cm
班苓:“黄山很美,美在神形兼备和似与不似之间,美在青春不老、万古常新。这里一年四季景致各异,晨昏晴雨,瞬息万变。我表现黄山就是要将它那种开放、自信的时代精神和民族气质表现出来,这是我心中的黄山。”
![]()
《云腾山海》
江大才
2007年
![]()
《云涌黄山松更翠》
李成城
2002年
![]()
《晴川万里》
桂遂平
2007年
![]()
《晓雾玉屏》
童兆源
2007年
![]()
《黄山大印象》
陈超
2007年
![]()
《黟山秋云》
周晓萍
2007年
![]()
《屹立千秋》
杜成垠
2007年
![]()
《高山浮云系列之二》
陈燕林
2010年
![]()
《黄山峰叠》
汤晓云 张永富
2007年
别有天地
>>>>
![]()
乡村是徽州最独特的立体史书,步步是风景、处处可入画。粉墙黛瓦的古村落散落在山水之间,古朴雅致、优雅静谧,徽派建筑构思精巧、雕镂精湛。古祠堂、古民居、古亭阁、小桥流水、青石板巷交相辉映,人文与自然、建筑与植被,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无一构筑起徽文化底气和人文景观的重要图像元素。
![]()
《农家》《村巷》《知秋》
《瑞雪》《田间》
章飚
此5组创作手稿及版画创作是在常见的平凡景色中探求形式美的规律,具有浓郁的乡土味及个人艺术特色,传递徽州淳朴的风土乡情。
![]()
《桥》
金家骐
1981年
![]()
《徽州大观》
汪兆良
2017年
![]()
《月是故乡明》
陆平
1988年
![]()
《皖南写生·望乡》
范竟达
2011年
![]()
《祁门集市》
万腾卿
2024年
![]()
《故乡的阳光之春晓》
戴斌
2007年
![]()
《古巷》
应天齐
1989年
![]()
《徽州行吟·寻根 》
陈志精
2002年
![]()
《胡家村之四》
胡卫平
2014年
![]()
《风烛残年》
周路
2007年
![]()
《失忆的水口》
徐寒杰
2007年
![]()
《绿色家园》
申皖如
2007年
![]()
《秋水潺溪》
陆可
2007年
![]()
《村口巧遇黄宾虹》
丁晖明 张济影
2007年
![]()
《尘封的记忆》系列之十四
余超
1998年
![]()
《故园》
白启忠
2007年
![]()
《天工开物·徽墨》
秦文、陈可、汪津淮、黄明、纪念
2007年
——来源 | 安徽省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