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强先一生的绘画艺术分为三个时期论述:大象初生(60~70年代),从四王和沈周的山水到石涛及青藤白阳之贯通与互融;至境天成(80年代),从侧重于形的描绘到情意交融的粗笔大写意表达;衰年法变(90~00年代),从中国传统水墨到西方现代派绘画的...
他在上海卖文、卖字,是有“笔单”的。后来,他回到了天津,依然靠着卖文、卖字来维持生活,所以,他在当时的《北洋画报》上也是有“笔单”的。他的家里,经常堆着很多的纸,可是他并不认真去写,非到实在没有钱,逼得他不能不写的时候,才挑选那报酬比较多的...
吴永良先生回国后于2006年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了“心迹——吴永良书画展”。旅居南洋蕉风椰雨的生活为吴永良先生提供了新的创作源泉,回国后又创作了多件八尺整幅的南洋风情画:《齐登天堂门》、《舞》、《净》、《伫》等,给国内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
论坛的第一个议题是“与博物馆对话:公共艺术的当代价值”,主持人王受之教授首先归纳了公共艺术与博物馆相结合的表现形式,一种是博物馆建筑本身作为公共艺术,以独特的外形或是利用旧建筑改造而成,使博物馆成为一种地标式的公共艺术,近二十年来国内在追求...
为纪念鲁迅先生为我国版画发展做出的贡献,本文将甄选《民国时期版画文献集成》一书收录的鲁迅先生编纂的木刻作品以及亲自题写的序言,献给鲁迅先生的研究者与忠实读者。
写字是一生的活计,收收放放,进进出出,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写过一个夏天,收获10个字:书法无真相,得失寸心知。我与俗书势如水火,写出现在成为者。你写怎样的字,你将是怎样的人。笔痕墨迹,就是你精神世界的自供状、心电图。书法使人原形毕露。
本丛书是国内外首次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影印民国时期版画文献,其中有的是新发掘、发现的史料,为同类其他书所未见。本书的编辑力求框架结构的独特性、完整性与系统性。在编目分类方面,分鲁迅编印版画集,个人画集、合集,技法理论,木刻连环画,版画期...
《中国水墨年鉴2022》是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水墨年鉴”课题组推出的第三部年度水墨观察录,是对水墨创作的现状展现,对水墨新变的年度刷新。以文化背景与学术判断的多元,学术高度、当代思考、国际视野的坚持,“老艺术家有新作,青年艺术家有突破”的原则...
不管国画还是西画,无论抽象、印象还是具象,其实绘画都逃脱不了点、线、面这三种技法。所以,当代中国画不必再说笔墨,直接讲点线面就可以了,三者搭配好了,就是好的作品。
展览将同时以遵循时间线和主题性的方式呈现,涵盖绘画、版画、陶瓷及纺织品等在内的120余件力作,共分12个章节沿着印象派、野兽派、立体主义、装饰艺术等现代主义艺术的流变之路,全面呈现杜菲广泛的创作领域和无与伦比的创造力,以此庆祝这位二十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