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张大千与石涛,傅申先生在所著的《傅申论张大千》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站在美术史的立场来看,大千先生与石涛的距离,有时实在是微乎其微;有时甚至颠倒错综,不可捉摸!事实上,凡是研究石涛书画的人,如果不研究张大千,就不能成为真正的石涛专家。
画院为中国艺术向世界推广的主要力量。作为中国文化标签之一的中国画,在当代画院体制下,牵手书法、篆刻、雕塑、油画等,以高雅的艺术形式走向世界艺术舞台,展示中华文明滋养下的中国艺术的新面貌,增强中国艺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有缘得遇魏东兄之“不妖”者,面对满幅墨色淋漓的铺天盖地之荷叶,面对祛除了表面繁华、洗脱了五彩绚烂,躲在偏僻一隅的“清水芙蕖”,默默无语之“不妖菡萏”,不卑不亢、不招不摇,不华丽不明艳,只在层层次第晕染的墨色中,诠释着“好女人不妖”的艺术情歌...
“假大空”害死人。时下流行的展厅画、主题创作、主旋律项目作品,还有那些热衷于表演式的广场球场巨幅毛笔字书写者,就不可同日而语了。不如一张一二平尺的精到小画(书法)更能打动人。至于动辄三百米五百米,从黄河画到长江的航拍式的超级广告山水风物画,...
梳理一条以“得义无形”为议题的,从文人画书写发展到现当代艺术的脉络。以艺术史中的流派、现象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可否打通一条具有问题性的线索,本次展览定位于多种媒介的艺术呈现,通过27位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作品,探索当下或未来中国当代艺术新的发展...
在作者书中向我们精心展示的一幅幅东坡赤壁图中,最直观的感受是时间的变迁为艺术史带来的丰盈流转,变的是图式,不变的是反复被召唤出的精神感知和召唤者被确认的主体性。可惜的是,书的后半部分更加收束于图像本位的文图学研究,“走向公众的赤壁图式”未及...
先父于五十年代创立东方艺术公司及东方学会,弘扬中国文化,并开拓文化商机,业务涵盖出版书刊、筹办展览、印制年历贺咭画片、制作艺术磁盘等范畴,得到大千世丈的鼎力支持,而先父亦致力使大千世丈的艺术宣扬于海内外。他曾多次为大千世丈编印作品图录,而〈...
2023年是中国美术学院建校95周年,学校发起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活动“天问2023:文明的互鉴”。学校12支团队分别奔赴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现场,感知文明史的宏大进程,探究文明互鉴的不息脉搏,寻访艺术背后的文明史和人类学意涵。11月10日至1...
图像代表了一种看待历史的新视角。本书为艺术史学者金匠所著,以图像代叙述、以图像代历史阐释的手法,从一个小小的现象,影射出明代社会中的丝丝缕缕。全书以历史的视角与美学的视角相结合解读真实的背景,给予读者新的研究定位,以一个小切口抽丝剥茧地探讨...
立足影响深远的“盛唐”记忆,将对“唐诗之路”的探索与思考从浙东首次延伸至敦煌。于敦煌取唐诗之法,呼唤横跨国土东西差异化的文化交流,探寻多维度时空下文明互鉴的实践路径。这中,北京成为了展览通望东西、拥抱古今的重要枢纽。浙东唐诗的旖旎与边塞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