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安思远藏11种善本碑帖,含宋拓本7种,元明间拓本1种,明拓本3种。此11种善本碑帖主要来源于香港著名收藏家李启严及晚清金石学家端方之后人,出处清晰,传承有序。1996年安思远先生曾应邀携此批善本碑帖至北京故宫举办“安思远收藏碑帖珍品展...
在培根的艺术中,那些被扭曲、被惩罚的人往往更像是人类状况的写照(根据培根的说法,这并不好),而不是肖像。然而,他对自己最熟悉的人,从乔治·戴尔到亨丽埃塔·莫拉斯,再到卢西安·弗洛伊德,都有着敏锐而充满爱意的眼光。本次展览将以20世纪50年代...
最后,感恩时代,致敬作者。感谢那个年代的收藏氛围,感谢当时低廉的物价水准,感谢老中青三代作者的妙笔生花,既帮助笔者顺利完成这项集藏工程,也即将帮助喜爱书画收藏的读者开卷有益,获得一本另类的邮品珍藏集。
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金石之交”特展,展出的大量书画作品、篆书、集石鼓字联等以及重要印谱,包括吴昌硕行书《槐安》、《涧上奇松》、《临石鼓文》、《临张迁碑》、《缶庐印存》、《完白山人印存》等,其中的“吴昌硕的交游”部分则关注其师友与弟子作品,包括...
这个展览展出的百余幅作品均精选自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馆藏,以时间为脉络,紧扣人物、事件、风俗、建筑等切入点,艺术地梳理和展现发生在上海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变迁和人民生活变化的主题,呈现“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
九秩国美,筚路蓝缕。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为国立艺术院,1928年由蔡元培先生创立于杭州西子湖畔,是国内历史最悠久、学科最完备、办学规模最齐整的高等艺术院校。
20世纪80年代,对于素描的基础教育作用问题一度成为学院内部论争的焦点。早在50年代,“浙派人物画”诞生之初,院长莫朴就主张在中国画系开设素描课,但同时提醒师生不要受“用毛笔画素描就是中国画”论调的干扰。他希望中国画教学要一手伸向外来素描造...
“河流计划” 是从本地经验出发,通过“消失”和“再发明”这两条线索与更广大的河流生态、全球移民、文化变迁等等联系在一起的。虽然说它目前依赖的创作对象更多的是截取日常的故事、记忆、建筑和片段,但它的指向其实是将艺术史当中以人为中心的探索路线扩...
费新我先生与吴中区关系密切,生前曾多次到区内创作书画,留下“香雪海”“紫金庵”等不少墨宝,去世后长眠于吴中区小王山。值此费新我诞辰120周年之际,特遴选其中的80余幅连环画进行展出,每幅作品还配有对联和说明文字,兼具艺术性、文学性和故事性,...
2015年,高二适先生作品展览列入国家美术捐赠与收藏系列展,展于中国美术馆,全面而系统地展出了高老100多件作品和大量的文献资料,引起书法界、文化界的极大关注,反响热烈,高老的学术和艺术以及其人格得到广大读者更多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