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丹书,著名书画家、美术理论家,是中国第一批美术教师。桃李满天下,潘天寿、丰子恺等都是他的学生。此次展出的“丹心育美——姜丹书与近现代美术教育”展览通过“赤石翰墨”“敬庐师友”“丹心艺旅”三个部分展出姜丹书及其师友作品、美术教育文献等,全面...
装置“上海沼泽”在Prada荣宅花园中再现上海市建成之前存在而如今已经遗失的部分沼泽生态系统。一片浅水池中种植了芦苇等曾经生长在上海至太湖周边沼泽中的湿地物种。
此卷《秦权拓本》是光绪二十七年(1901)九月端方拓赠李葆恂者,此张《评权图》照片摄于同年十月,李葆恂就是照片中执扇者,趴靠桌面者正是黄君复。与照片相关者——端方、黄君复、费念慈等人,又同时在李葆恂藏拓本上留有题记,如今拓本与照片两相应和,...
南京俞律撰《女书豪萧娴》完稿,请画家陈大羽先生题签。陈先生说:“书法家只论大小,不论男女。”提笔改题《大书家萧娴》。“大书家”的称号,是民国著名人士于右任等赠予萧娴的,那时她才二十四岁!萧娴先生之书,雄深浑厚,元气淋漓,阳刚之美逾于须眉。若...
《佑国寺》是河南省开封市一座已不存在的古寺,原址现为开封市东北的铁塔公园。佑国寺始建于于北齐天保十年(559年),初名“独居寺”。唐开元年间改名“封禅寺”。北宋开宝三年(970年)改名“开宝寺”。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在寺内修建了一座八...
在与画为伴的大半生中,李剑晨获得过的荣耀与赞誉远不止于此,却从未被浮名牵绊过。在百岁之际,他题字“光明透彻”,简短四字,却足以概括他心系艺术、推广水彩的毕生追求。对于艺术、对于生活,他始终保有一颗难能可贵的赤子之心,也正因如此,他在中国水彩...
德朗的一生,曾引领过现代艺术的潮流,又在声名鹊起之后反向审视潮流、回归传统,在艺术运动风起云涌的二十世纪之初,德朗的一举一动都从侧面印证着他对于艺术探索以及个人主张的坚持。
今年3月,中国碳中和宣布利用区块链技术在全球首次发行碳资产NFT,支持机构、企业或个人通过平台购买碳资产NFT从而抵消相关排放,实现碳中和。据了解,中国碳中和发行的碳资产NFT代表已登记注册的具有真实碳资产背书的数字化碳资产。通过链上核销,...
——《临江仙》是李清照南渡后的词作,首句仿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吟唱出时代的悲剧,留下她流徙岁月中凄婉人生的“自画像”,寄寓了中原人士对恢复失地重返家园的渴望。词的结尾以形同白话的“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道出,看似乍然,其实...
——陆游奉诏从巴蜀回临安,沿江东下途经建康时作《登赏心亭》。结束了八年外放生涯回到江南故地,登上尽览金陵风景的赏心亭,心情激动又愉快,但“黯黯江云”和“萧萧木叶”,让却他想起十多年前上书“迁都”未果和更加深重的时局之忧,年过半百的老臣不禁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