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艺术中心 | 从“故国”到“家园”——蔡志松东方美学系列展《隐士》开幕

时间:2024-04-17 10:57:59 编辑:晓钟
分享至

文/范迪安


nnn(图1)

 海报


2024年4月14日,备受期待的艺术家蔡志松东方美学系列大展——《隐士》盛大开幕。展览由范迪安先生担任学术总顾问,苏芒女士策展出品。《隐士》是一场对纯粹、高尚、超越尘世的“隐士”精神进行深度探索与表达,这是艺术家数十年坚定不移探索东方美学的极致体验,是中国艺术家最具文化标志性与精神探索性的思想路径。独特的布展方式、充满隐喻的叙事线索牵引着观者,沉浸在艺术家对于生命与永恒关系的思考和发问中。在此,借范迪安先生谈蔡志松艺术创作的展评,带大家深入了解艺术家。展期内,「頌艺术中心」还将举办丰富的公共活动,欢迎各位观众前来观展交流。

  

nnn(图2)

 

nnn(图3)

 

nnn(图4)

 

nnn(图5)

展览现场

 

 

从“故国”到“家园”

 

——蔡志松东方美学系列展《隐士》盛大开幕

  

学术总顾问 | 范迪安

  

蔡志松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条件下,特别是文化环境中成长并且成熟起来的艺术家。几十年来,他在艺术上有一种坚定的理想,他的作品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系列,而每个系列都体现了他对形而上问题的思考。他的思绪通向古老的文明,倾听文明的回响,去做文化的追寻。

难能可贵的是,蔡志松在艺术语言上始终有自己的追求和准则。他不回避自己作为一个学院型艺术家的身份,他认为古典的、传统的、经典的美感经验不应该断裂,而应该成为当代物质生活空间中的文化养分,因此,他的作品总是浸染了浓郁的艺术“古风”,既有源自西方传统的古典形象,更有来自本土传统的古典意象,他将东西方艺术的古典神韵化为一体,因而呈现出一种新的古典仪态与意韵。他也不背弃学院教育给予他的写实功力,而是基于这种功力,在造型中注入当代意识和人文情怀,在大量的金属材料作品中和大体量的形象制作中,他追求材质的质感,让媒介材质的精致与制作技巧的精湛形成激发感性的魅力,在视线的触及与叩击中散发出富有张力的光彩。

  

nnn(图6)

 海报

 

我们在蔡志松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有很好的美术学院教育所形成的能力,他对古典主义风格一往情深。蔡志松的雕像造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这种传统的再现,让其成为新的文化符码。

蔡志松从他的“故国”系列开始,就已经很鲜明地奠定了艺术家语言的基本面貌,把传统的艺术资源进行了当代性的转化。中国当代艺术最重要的价值是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关切,不论你是采取批判的视角还是容忍的态度,还是采取对很多事物表象的关切,或是追寻事物后面的本源,关切是十分重要的,从关切作为自己艺术的出发点,艺术作品的形象、形态、形貌、形神才真正有着落点。

 

 nnn(图7)

蔡志松《石鹿》

白铜、不锈钢

,42x29x64cm,2021

  

蔡志松的作品,在视觉上经得起审视,又能够把我们带入他每一件作品的意境,就在于他能够在改革开放这个时代,文化浪潮汹涌澎湃,中外文化相互激荡的情境之中,比较早地把握好自己的艺术发展定位,又借助中央美院给予他的强有力的雕塑基本功训练,实际上是雕塑、美学的熏陶。因此,他几十年一路走来,既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艺术取向,又能够通过对雕塑这门艺术,在材料、材质、形式、语言上的探索锲而不舍。

雕塑是需要付出劳动的艺术,如琢如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而蔡志松这几十年坚持了一个越来越明确的方向和中国古代的工匠精神,所以他的作品能够有一个比较集大成的展示。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一员健将,他必须在纷繁的艺术观念思潮的助推下形成自己的艺术表达。

  

 nnn(图8)

蔡志松《升#3》

不锈钢,

177x112x327cm,2021 

  

蔡志松的雕塑作品在视觉上经得起审视,从他当年出道的“故国”系列,到这些年的“家园”系列,贯穿了两个重要因素:首先,他不断地让自己的情怀和志向与博大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联系起来。无论是他的古典风还是浪漫风,都跟中国自己的文脉紧密相连,因此他的作品可以唤起强烈的文化上的心理共鸣。

尤其是这些年他的“家园”系列作品中所表现的堪称中国艺文中最永恒的主题:松、竹、梅、兰、石、荷、莲等,包括梅花鹿,都是中国绘画历经千年的永恒主题,这也考验着艺术家如何用一种新的艺术语言形成转换和创新。蔡志松在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方面有非常坚定的毅力,他的作品再一次阐述了中国这些亘古不变的永恒题材的风骨,风神和风采。我们可以从他作品的主题当中照见历史。

其次,作为一个雕塑家,蔡志松面对形式问题,媒材问题,这些年他用金属材料创作的大批作品,无论鸿篇巨制,还是微小作品,他都很好地把握了和物象进行对话的创作状态,所以于细微处和与宏观处都形成了一种相互的造诣,无论大小收放自如。

  

 nnn(图9)

艺术家蔡志松在工作室创作

  

我们从他的这些主题当中可以照见历史,更能够得益于理解文心,所以他的作品既是雅俗共赏的,又可以像一个陈酿一样,在观赏中更多进入到作品所营造的境界。作为一个雕塑家,蔡志松当然要面对形式问题,媒材问题,而他这些年用金属材料做的大批作品,或者鸿篇巨制,或者微小作品,他都能够很好地把握和物象进行对话的创作状态,所以于细微处和与宏观处都形成了一种相互的造诣。

蔡志松现在的作品“家园”系列,他选用的材质包括铸造的手法都偏向唯美,从他的新作品里至少可以看到两点,一是他把中国传统文化,视觉图像的精髓,在实体材料,硬质材料,三维材料转换上下了功夫,在视觉上和古代北宋鼎盛时期的文化气质相衔接,他的作品就能够创新性发展这样一个主题,所以每件作品能够透彻的体现在我们面前。

  

nnn(图10)

蔡志松《喜上眉梢》

不锈钢,

44x35x81cm,2019 

  

从蔡志松这些作品可以看出他非常注重“风”字,中国古代词源和词性来讲“风”字很重要,讲风骨,讲风神,讲风采,讲风度,这些都是衡量一种存在的理论标尺而滋生的家园系列,我觉得更好的把握了这个“风”字,虽然“故国”系列已经有这个特点,但是“家园”系列里面我觉得体现得更加坚定,也更加有一种视觉上的说服力。

我为什么说这个“风”字很重要,蔡志松作品里的山石,这些象征物象的那个“风”,里面是有“风骨”,这个风骨可能不见得是宏大叙事,但是他把中国人对物象的情感投射,精神投射的理念结合起来。当他用铅灰色或者用比较散光的金属色来表现的时候,尤其是在这一批白铜,不锈钢作品,我觉得越看越觉得能够进入到这个“风骨”意境中去。

  

 nnn(图11)

蔡志松《山水》

白铜、不锈钢,

176x48x210cm,2023

  

蔡志松的艺术一向注重在古代文化典故和当下文化命题之间建立联系,用视觉造型的语言将生命意象与现实批判结合起来。他关注生命的存在,更关注生命赖以存在的世界,他的艺术能力足以展现自己的个体形象,但他更愿意用艺术引起人们在社会共同问题上的共鸣。

 

精彩现场

nnn(图12)

 

nnn(图13)

 

nnn(图14)

 

nnn(图15)

 

nnn(图16)

 

nnn(图17)

 

nnn(图18)

 

nnn(图19)

  

现场嘉宾致辞

nnn(图20)

▲「頌艺术中心」馆长、策展人苏芒

  

「頌艺术中心」馆长、策展人苏芒表示:我们将今天的展览冠名于「隐士」,并非在倡导避世和逃逸,而是在借物喻情——真正的隐士从不迷失于时代的浪潮之中,他们的精神世界时刻保持着真实和清醒,拥有独立清晰的自我,和跨越时空的飘逸。蔡志松老师既有高山仰止的追求,又有空谷幽兰的虚怀若谷。他用雕塑的形意将传统与未来、西方与东方、自我与世界融聚其中,以一尊雕塑,将消逝于过去的隐士神气放置在我们面前,永驻不散,歌以咏志。

  

 nnn(图21)

▲艺术家蔡志松

  

艺术家蔡志松:在二十多年的个展中,今天的开幕让我倍感温馨,感谢范迪安先生,感谢苏芒女士。时空交错,未来与过去总会交相辉应,艺术创作也是这样,作品是一个“缘起”。歌颂痛苦的人往往带来痛苦,歌颂美好的人会带来美好。近几年我在创作中,尽量希望造出休声美誉的作品,让大家看着吉祥美好,或者是很安逸。

  

nnn(图22)

 

nnn(图23)

  海报


 ·  关于学术总顾问 · 

nnn(图24)

 范迪安 (Fan Dian),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

  

 ·  关于艺术家 · 

 nnn(图25)

蔡志松(Cai Zhisong),199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之后于该系任教十年,2008年辞去教职专心从事艺术创作。现为职业艺术家,工作、生活于北京、苏州。

曾获法国巴黎秋季沙龙最高奖“泰勒大奖”、“洛克菲勒中国杰出青年艺术家大奖”、“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奖”、“2012全球100名艺术领袖”、“中国艺术权力人物”、“中国风度人物”、“华人时尚领袖”和“2017年度时尚先生”等重要奖项和荣誉。

 作品曾被国内外许多知名博物馆、美术馆及艺术机构收藏,并三次创造中国国内雕塑家在国际市场上的最高拍卖记录。

 艺术创作及学术活动社会影响广泛,跨界合作丰富,曾与劳斯莱斯幻影、奔驰 Coupe S500 、宝马 Z4、保时捷、 2018 款奥迪 A8、捷豹 XJ、路虎揽胜、路易十三、Dior、 宝玑、Berluti、华尔道夫等品牌和企业集团多次合作,并积极推动艺术与社会各个领域的融合。

  

 ·  关于出品人 · 

nnn(图26)

苏芒(Su Mang),「頌」艺术中心创始人,优秀的杂志出版人和媒体企业家/慈善家。她创办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时尚芭莎》,打造中国最顶级慈善活动「芭莎明星慈善夜」;曾任时尚集团总裁,带领公司成为中国传媒出版界翘楚。她亦在2010年开始涉足艺术领域,创办的《芭莎艺术》杂志,倡导让艺术成为时尚,让艺术创造价值,成功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发展。2017年,她作为总策划在今日美术馆策展了「破界/150周年BAZAAR时尚艺术大展」,为艺术时尚多媒体展览开创先河。2022年创办「頌」艺术中心,是她理想的延续。她将和我们年轻的国际化专业团队一起,为798艺术区增添新的色彩和想象空间,和艺术界、学术界更多专家联手,集结更多强大的资源和媒体经验,助力艺术之梦,打造生活之美。





——来源:頌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