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剑晨先生(1900-2002)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艺术家、美术教育家。作为最早将欧式水彩引入中国的代表性人物,他为中国水彩画艺术的开创与发展付出了许多努力,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水彩画开山大师""中国水彩画之父"。





静物 1956年

抢修机车 1957年

雨中垂钓 1957年

初霁曝帆 1957年

晨 1958年

艺术欣赏 1958

长江大桥建设工地 1959年

建设中的南京长江大桥59年

建桥运输站 1959年
李剑晨先生出生于河南内黄,1923年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捷克画家齐提尔以研习水彩画;1937年,公派英国伦敦大学院作研究工作;次年,赴法国巴黎库拉欧西美术学院研习绘画与雕塑。

浣妇1960年

浮云掠影1961年

锦屏山下 1961年

晚舟炊烟1961年

生产线上 1961

碧透秦淮 1961年

游兴 1961年

渔村姑娘 1961年

到工地去1961年


渔家女1961年
李剑晨回国后,他先后任教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央大学、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等,桃李满天下,为中国美术教育、建筑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培养了戴念慈、陈其宽、修泽兰、吴良镛等享誉海内外的建筑大师。

海滨晨曦1963年

青岛之最1963年

海港一角1963年

繁忙后的小港1963年

寂静的海湾 1963年

浓夏1963年

海滨浴场

南化运输站 1963年

蒸蒸日上1963年

战犹酣1963年
李剑晨先生对自然、社会、人生、艺术抱有满腔热情,一生致力于水彩画的创造、传承、改革与发展,勇于探索,勤于创作,留下了许多精彩的画作。

钢都一角1964年

雪中归牧1976年

披星戴月1975年

雾笼太湖1975年

水城无锡1973年

壮丽的天坛1973年

雨中1972年


祖国在建设1977年

夜泊1977年

夏意正浓1978年

阳朔之夏1978年

漓江之晨1978年

暮色苍茫1978年

早春蓉湖1979年

宁静的小巷1980年


龙门石窟1980年
李剑晨先生曾创造性地提出水彩画技法"水分、时间、色彩三要素",制作了极其精细的色谱变化表,先后出版或持撰写《水彩画技法》《中国水彩画史》等,奠定了中国水彩画的理论基础。他的水彩作品往往以娴熟的西画技法结合中国风土生活与东方色彩情调,构图于稳健中有变化,用色于浑厚中见清新,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泰山红门1981年

岱庙一角1981年

武夷山玉女峰之夏1981年

秋霜驳色1981年

泰山之旅1981年

东海风云1982年

南京药物园1983年

故宫一角1983年

晚霞1984年

雪猎1985年

古道又闻驼铃声1985年

国仇遗恨1987年

阳朔云影1987年

趋向和平1989年

雨中古都1988年

沙石谷之旅1990年

花径阑珊1991年

候1991年

静物1992年

牧归1995年

李剑晨先生曾任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水彩画研究会会长、中国水彩画协会名誉会长、国际水彩画协会理事、国际水彩画联盟亚洲画会主席。
李剑晨先生一生专注教书育人、钻研学问艺术,先后数次慷慨向国家捐赠精品佳作,充分体现了爱国弘艺之大义。1998年,李剑晨先生喜迎百岁华诞,专门精选120幅力作捐赠江苏省美术馆。
(文章文字为展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