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行原 向睿琪 陈思
国美学子心中之国美师者
严辞肃颜尽现育者担当
博思才修全塑师者模范
![]()
1928年,全体师生于孤山罗苑拍摄了一张大合影,成为了中国近代艺术教育史上的经典图像
上启艺专,今至国美
美院精神绵延近百年
今天是第39个教师节
让我们一起
循着代代国美师者的足迹
在时代变迁中秉持初心
在世事更迭里坚守使命
感受他们用实践和仁爱
聚敛人文精神,塑造气韵风骨
辉煌今日之艺术教育
高擎民族火炬,铭刻时代精神
笔墨与时代同频共振
艺程烽火,九五长河铺彩墨
育者大业,哲匠精神展画幅
![]()
《国美春秋四联之壹——1928·清明》
油画 300x900cm
许江、孙景刚、邬大勇
![]()
《国美春秋四联之贰——1938·1945·芒种》
油画 300x900cm
杨参军、周小松、来源
![]()
《国美春秋四联之叁——1950·端阳》
油画 300x900cm
封治国
![]()
《国美春秋四联之肆——1988·中秋》
油画 300x900cm
何红舟、任志忠、尹骅
薪火传承 精神不灭
纵观中国美术学院九十五年校史,两条学术脉络始终绵延。
一条是以首任院长林风眠为代表的“中西融合”之路。受蔡元培先生委任为校长后,林风眠又汇聚了林文铮、李金发、吴大羽、刘开渠、郁达夫等一大批时代精英,共同以艺术创造开启民智、完成社会启蒙。
另一条脉络,是以黄宾虹、潘天寿为代表的中国画家,以陆维钊、沙孟海为代表的书法教育家所开拓的“传统出新”之路。他们一边赓续传统文脉,一边不断创作出具有强烈东方文化特征的新境界。
![]()
建校伊始教职人员合影
![]()
20世纪30年代初,林风眠、林文铮、潘天寿、李超士、蔡威廉、李苦禅等国立杭州艺专师生合影
![]()
20世纪70年代,吴茀之、陆维钊、刘苇、诸乐三、陆抑非、邓白合影
“大师是大学之神魂。”九十五年,群星璀璨的大师互相砥砺,并行不悖,创造了这一中国艺术教育史上的独特篇章。
笔墨与时代 同频共振
与蔡元培、林风眠等人所处时代相较,今日之艺术教育,既应聚敛人文精神,塑造气韵风骨,更应有一种超越性内涵:成为社会创新的力量。
中国美术学院创造性地提出“以乡土为学院”的艺术教育新理念,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方针落实转化为艺术教育立德树人的行动方案,唤起师生亲近乡土、理解中国,抒写人民。
高擎民族火炬、铭刻时代精神,是创造传世之作的密钥。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参与创作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刘开渠校长,再到为献礼建党100周年,杨奇瑞团队创作的巨型群雕《攻坚》……师生共同完成国家级创作工程成果总数和质量都位居全国第一。国家博物馆永久陈列中,我校师生作品超过半数,被誉为“国博中的国美现象”。一路走来,国美师生始终紧跟时代、以图撰史,为中国精神注入美学内涵。
![]()
乐于育人,将课者视为大者,将授业视为大业,承育者担当,树师者模范,有施教英才者所特有的热忱与胸襟。
美院代代相传、生生不贻的精神谱系,创建出国美人的生命境域,融于学院生命之中,印在一代代国美学子心中。
九五殷殷国美,赓续师者精神
九十五年来
一代代国美师者犹如熠熠群星
以“同道交心”
凝聚国美学术共同体的精神力量
开艺术教育先河
承育者担当,树师者楷模
2023年9月10日,是全国第39个教师节
师恩慈朴,桃李无言
祝所有老师节日快乐!
——来源 | 中国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