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发展 | 书写海派艺术新的辉煌历史

时间:2023-02-20 10:12:26 编辑:晓钟
分享至

文/ 陈家泠


创新与发展 | 书写海派艺术新的辉煌历史(图1)

论史志文化就少不了谈论艺术,否则是不完整的。而谈艺术首先要谈书画艺术,书画艺术最具民族性和经典性。海派书画在海派艺术乃至在上海地方史志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

我进浙江美院念书的时候,潘天寿院长就讲,你们为什么要学国学?他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代表自己民族的文化符号,就不能立足于世界之林。那时,我还不知道这句话深刻而长远的意义,今天我认为这句话是非常深刻的。我们为什么要学中国画?中国画就是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的一个根。代表自己民族的文化有很多,书画艺术就是中华民族在文化上的根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复兴代表自己民族的文化。

创新与发展 | 书写海派艺术新的辉煌历史(图2)

书画艺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纵观上海滩百年历史,从书画艺术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可以写三本书。第一本书就是晚清到民国时代,以吴昌硕、任伯年、虚谷为代表的,他们是最早在上海滩开创书画艺术达到高峰的,这本书叫“前海派”;第二本书以陆俨少、林风眠、吴湖帆、程十发先生为代表的,可以写一个“中海派”;新中国成立之后,像我们这一辈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培养出来的艺术家,这个叫“新海派”。这三本书,从书画艺术史的角度来撰写,就可以认知海派书画艺术的发展和创新。可以说,上海的书画艺术影响了中国当代书画艺术的发展,这个命题我们以后可以慢慢讨论。可以说,上海滩一流的书画艺术家(中国画)就是全国第一流的书画艺术家。如果从世界的角度来看,只要是中国第一流的书画艺术家,就是世界第一流的书画艺术家。

创新与发展 | 书写海派艺术新的辉煌历史(图3)

大家也许会发现,上述不同阶段书画艺术代表人物大多不是上海人。他们为什么来上海?为什么到上海能取得让世人认可的艺术成就?这固然与其本人扎实的艺术功底有关,但我认为,上海的土壤、上海的环境是造就他们使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至20世纪初,上海的人口已相当于中国其他三大城市之和并成为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以及远东的金融贸易中心。开埠后的上海迅速成为亚洲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被称为“十里洋场”、“东方巴黎”、“魔都”、“远东第一都市”。我想,答案出来了。书画艺术是要寻找生存的市场,并适应市场。没有一定的经济环境,书画艺术的发展是要受到影响的,我说过,书画艺术是个烧钱的艺术。所以说,书画艺术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百年书画艺术史也是一部上海滩社会经济发展史。

创新与发展 | 书写海派艺术新的辉煌历史(图4)

我是杭州人,1963年我被分到上海美专当老师一直到现在。60年了,我认识的上海是一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风水宝地。我在上海学习创作,是上海这块土地给了我营养,使我有现在的成绩,带有“新上海人”的自豪感。每一个上海人,在上海这块土地上工作,在上海这块土地上发展,都有这种自豪感。我经常这样形容自己:学校里出来的时候我是一个“毛桃”,但到上海之后,经过陆俨少先生的教导,我就变成了“水蜜桃”。我想在社会的大变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浪潮中,经过努力,吸取营养,我相信我们都能从“毛桃”发展到“水蜜桃”,然后再发展到“仙桃”的境界,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海派书画是魔都特色的生动写照。上海被称为“魔都”,有几句人们常说的上海话,叫时髦、摩登、克勒。什么是时髦?时髦就是时尚,引领性;摩登是什么呢?是与众不同,个性化,很潮,创新性;那么克拉呢?就是高档,有贵族气,经典性。这几句上海话体现出上海文化固有的气息,同时也是海派书画特有的个性。一是时髦,即引领性。海派书画引领性贯穿各个阶段。晚清至五四时期,海派画家吴昌硕、任伯年、虚谷,影响了齐白石等京派、陕西派、金陵派等画风;30年代至解放初期,陆俨少、林风眠、吴湖帆、程十发等,受党的文艺方针的指引,有一批贴近革命斗争生活作品,引领了全国的画风;解放以后,海派画家在用书画艺术描写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方面,做出了引领性的贡献。二是摩登,创新性。创新,是海派书画起引领作用的本质特征。吴昌硕把书法线条运用到绘画中去,创新了新的画风;任伯年,从工笔画发展到小写意,创新了人物的画风;林风眠,把西方绘画元素融合到中国画中,开创了中西融合的画风。等等,正是这一批批艺术家的不懈追求,不断创新,才形成海派书画在中国艺坛的重要地位。三是克勒,即经典性。经典是书画的生命,是作品传世的本质要求。吴昌硕的牡丹花、紫藤,陆俨少的福建山林、井冈山为题材作品,等等,题材多样,贴近生活,紧跟时代,都是经典之作,深受大众喜爱。

创新与发展 | 书写海派艺术新的辉煌历史(图5)

守正创新,推动海派书画艺术发展。我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强调中国式、时代化、经典性三个关键词。海派艺术要紧紧围绕这一方向,守正创新,开拓发展。书画创作要坚持“不东不西,也东也西,不是东西的好东西”。应做到两个坚持:我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强调中国式、时代化、经典性三个关键词。海派艺术要紧紧围绕这一方向,守正创新,开拓发展。书画创作要坚持“不东不西,也东也西,不是东西的好东西”。应做到两个坚持:

一是要坚持洋为中用,以中为主,解决民族性问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艺术角度来看,肯定是要复兴代表自己民族的文化符号,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对世界在新时代做出一个新的贡献。什么东西能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的元素和符号呢?书画艺术当仁不让。我们要重视吸收国外(西方)优秀的艺术元素,但只是吸收,是完善、发展中国(东方)书画艺术,而不是喧宾夺主,要吸取西方书画艺术之精华,创作出更具东方书画神韵,更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海派书画艺术作品。

二是要坚持古为今用,以今为主,解决时代性的问题。复兴不是复古,但也不是弃古,古要为社会生活,为进步发展服务。在书画艺术方面,中华民族有许多优秀传统的东西,这些优秀的、古的基因我们一定要吸取、传承。同时,要结合时代要求,要有创造性。当下海派艺术家也应该创作出具有时代性的作品,深入生活,紧贴群众,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体现我们文化自信的作品,在新时代中做出历史贡献。

创新与发展 | 书写海派艺术新的辉煌历史(图6)

“两千年历史看西安,一千年年历史看北京,一百年历史看上海。”近代上海在短短一百年的时间迅速崛起,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可谓是一奇迹。文化艺术是城市的生命,城市有了文化艺术,就有了活力和朝气,海派艺术就是上海勃勃生气和活力的象征。在我80岁以后,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国家在党的领导下,欣欣向荣,越来越好,让我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更加深厚和浓烈,我对海派艺术的发展有非常美好的预期,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很强的信心。上海历来是“兴风作浪”,要兴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龙卷风,要作新时代、新海派、新创作的惊涛巨浪。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中一定要像过去一百年来的上海人一样,作时代的引领者,坚持创新,创作经典,书写海派艺术新的更辉煌历史。

(陈家泠口述,肖春燕、陈姿羽文字整理)



——来源 | 文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