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生”为题,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今日正式开幕

时间:2022-12-31 17:49:52 编辑:根泽
分享至

图文/北京艺术双年展


微信图片_20221231175148.jpg

“北京艺术双年展”开幕式现场



2022年12月30日,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正式开幕。


本次双年展由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北京文投承乾文化置业有限公司与木睦(北京)艺术顾问有限公司承办。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3月12日。



图片


“北京艺术双年展”开幕式现场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副书记、副主任赵古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际,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二级巡视员张湘东,顺义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鹏,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顺义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兼)宋鹏,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徐哲,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阎晓东,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于爱晶,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锟,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国际合作处处长邵二郞,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国际合作处副处长李泽轩,北京市委宣传部产业处副处长尹杰,顺义区文化和旅游党组书记、局长李莉,东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冯海亮,朝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昱,北京农商银行顺义支行行长王海林,王府井集团副总裁胡勇。



图片

“北京艺术双年展”开幕式现场,策展人房方导览





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以“共生”为主题,呈现了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240位艺术家的390多件作品,旨在思考后疫情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阐释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和谐共存、数字科技与创意设计融合发展的新发展理念。


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黄虎,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胡智锋,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许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院长鲁晓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芝加哥大学教授、艺术史学家巫鸿组成的艺术委员会提供指导和支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More

“北京艺术双年展”开幕式现场




展览呈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话题和样本,丰富“共生”这一主题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的涵义:一是空间“共生”,展示北京地区多元艺术生态共时性发展的繁荣面貌;二是时间“共生”,诠释北京艺术生态从过去、现在到未来的历时性发展和展望。


同时,在数字技术和网络科技加速发展下的“共生”也包含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共生、数字科技与艺术创意的共生、数字创意与现实生活的共生关系。数字技术打破空间和时间的界限,使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视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



图片


“北京艺术双年展”开幕式现场

北京市文投集团 总经理 徐哲 致辞




文投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徐哲在现场发言时表示:“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作为市属国有文化企业,自成立以来积极融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致力于打造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和优质文化IP,推出代表首都水准的文化内容,培育市场认可度高、影响力大的文化消费业态和文化活动品牌,在文化供给中发挥了引领作用。2022年文投集团在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和支持下,举办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活动,汇聚国际国内艺术机构、画廊、美术馆、博物馆等在内的现当代和古代艺术资源,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级艺术盛会,对全面激活和满足大众对于艺术鉴赏、艺术研学、艺术活动体验、艺术品交易与收藏等方面的文化消费新需求,促进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的国际文化艺术贸易产业集聚,充分发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协同作用和溢出效益,引领京津冀乃至全国艺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北京艺术双年展”开幕式现场

双年展艺委会成员、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致辞






双年展艺委会成员、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也在致辞中表示:“举办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不仅仅局限在展示北京当代艺术的面貌。本届艺术双年展提出的‘共生——数字创意与生态文明’的主题,一方面通过涵盖中国古代文明、红色艺术、当代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展览内容,呈现北京丰富多元的艺术面貌;另一方面也在尝试把这些展览呈现出来的精神内核,融入到北京的文化生活和城市精神之中——这种尝试,让人看到了本届双年展的新意和诚意。”


一直以来,北京以博大、开放和包容的城市精神,形成了既传统又多元的“和而不同”的艺术气质。绘画、建筑、雕塑、文学、音乐、戏剧……各类艺术形式在这座城市建构了枝繁叶茂的艺术生态,并与其他领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正是从关心全人类命运与人类文明新发展坐标出发,本次双年展力求从全球与在地、城市与精神、观念与技术、青春与创造、生态与美学、传统与前卫、民族与文明等多重议题切入,通过综合艺术展览的形式实现各类型艺术形式和观念的共生,最终呈现中国乃至世界璀璨的当代文化。


同时,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也展现了北京作为首都,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新使命、不断开创文化艺术新局面的魄力与责任感。




图片

图片


图片


“北京艺术双年展”开幕式现场





本次北京艺术双年展邀请了各个艺术领域活跃的策展人和学者担任版块策展人,由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教授、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建筑师、艺术家马岩松,诗人、策展人、艺术评论家朱朱,星空间画廊创办人房方,策展人、写作者申舶良,策展人、写作者、博古睿学者龙星如,通过“唤醒石头里存在的生命”、 “蓝图北京”、 “无尽的交谈”、“可见的浪漫:有关北京的记忆与想象”、 “幻方:艺术与文学的互映”、“大地热流:回到太阳时间的访客”、 “英姿”等七个版块,分别阐释“共生”这一主题。




图片

“北京艺术双年展”开幕式现场

策展人代表申舶良 致辞






"幻方:艺术与文学的互映”版块策展人申舶良在现场致辞时表示:“在过去的一年中,大家在一起工作,应对各种问题,经历各种挑战,终于使这样一场大体量的展览得以发生,也恰恰呼应了我们这届双年展‘共生’这一总的主题。我们每一位策展人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专长、研究领域出发,去探讨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数字科技如何共存这一对于当代人很是迫切的问题。同时,作为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我们也希望可以突出北京这座城市包罗万有的特性,通过不同单元呈现出来历史感、当下感与未来感相互交融的状态,带来很多可供观众寻索的细节。”


值得一提的是,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采用了“1+2+3”的模式,即:一个主会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两个分会场(北京友谊商店、木木美术馆钱粮胡同馆),三种展览形式(主题展、平行展、卫星展),持续不断地展示北京作为文化之都的丰富生态和多元面貌。




图片


“北京艺术双年展”开幕式现场,策展助理郭淳导览



其中,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文化保税园,以及目前全国唯一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和国家文化出口“双基地”,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不仅成为北京高端文化艺术机构的新聚集地,也正在成为北京文化艺术版图上的崭新地标。在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期间,由杭侃策划的“唤醒石头里存在的生命”、由朱朱策划的“无尽的交谈”和由房方策划的“可见的浪漫:与北京有关的记忆与想象”(第一部分)三个主展单元于2022年12月30日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开展。


北京友谊商店是新中国成立后北京首家国有涉外商店,在国家的对外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曾被周总理喻为“民间外交家”,打造了“友谊第一”的金字招牌,更承载着北京从历史到当下独特的历史文化记忆。由房方策划的“可见的浪漫:有关北京的记忆与想象”(第二部分)、由申舶良策划的“幻方:艺术与文学的互映”、由龙星如策划的“大地热流: 回到太阳时间的访客”和“英姿”版块将于2022年12月31日在北京友谊商店开幕,涵盖绘画、雕塑、装置、影像、图片、建筑、文学等不同门类。



由建筑师马岩松策划的“蓝图北京”展览单元将于2023年1月13日在木木美术馆开幕。


木木美术馆是中国最大且最具知名度的当代美术馆之一,木木美术馆钱粮胡同馆位于北京文化历史底蕴深厚的东城区内的木木艺术社区之中。这里前身是曾经占地2189平方米的食堂,并由以擅长重塑北京老城区生活和公共空间而闻名的日本建筑师青山周平及他的B.L.U.E.建筑事务所改造设计而成。



同时,在三个月的展期里,双年展组委会还将联合北京市内多个艺术机构和各大艺术院校,为观众呈现二十场以上活动,并举办讲座、论坛等多种形式的公教活动,共同打造首都的艺术城市氛围,共同呈现多维度、多领域、多层次的融合、互补与共生。






1

关于展览

房方展


可见的浪漫



策展人丨Curator:房方(Fang Fang)

展览时间丨Dates:2022年12月30日—2023年3月12日

展览地点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北京友谊社区(原北京友谊商店)




图片



浪漫,也称罗曼蒂克,据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兴起的一个现代汉语词汇。浪漫有多少种,浪漫是什么样儿,浪漫可否被定义、有没有固定模式?本展的初衷是从散乱的美术史篇章里,查找出不同代际、不同性别、不同群体的艺术家,将他们完成于北京的作品汇聚一堂,并冠之以浪漫;这既是对浪漫的一次反刍,又是对北京的再次审视:这座1949年更名的伟大都市,保有多少可见的浪漫记忆与想象?


展出的50件(组)作品,包括绘画、摄影、雕塑、装置和录像等多种媒介,创作年代分布于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各个时期,最早的一件作品是戴泽作于1953年的水彩画《中央美术学院》;这些作品被设置于相隔30余公里的两个不同地点:其一,位于市郊顺义区金航东路3号院,在毗邻首都机场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展厅内,搭建起一个带有不同形状“月亮门”的北京旧式院落;其二,位于市中心东长安街北侧的友谊艺术社区(原北京友谊商店),在这座始建于1964年的“中国首家大型涉外零售企业”的商铺搬迁腾退后不久,它前所未有地变为一个展示当代艺术的临时场所。


每一件艺术作品,既有其在艺术系统内部的坐标,也有其所处社会历史时空的定位,策展人试图提取和显现这些信息,逐一为每一件(组)展品编写了简短的文字介绍,在看作品之外,增加了一种阅读的可能性,并希望在“看”与“读”的双重作用下,去接近展览中的39位创作者,渴望以他们那些曾经有过的记忆与想象,来激活观者各自的记忆与想象。



图片

房方-友谊作品


图片

移山造海:十三陵水库工地

董希文

布面油画

78x230cm

1958



北京十三陵水库从1958年初开始动工,当年夏天即全面合拢水库大坝,是在政治和文化上都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工程。包括法国摄影师布列松在内的一大批中外艺术家都在这一年创作了关于十三陵水库工地的作品。


董希文的这幅油画作品,是他在水库工地的现场写生,真实地反应了当年人们蓬勃的劳动热情,不仅是那个理想主义时代的缩影,也承载着他个人的美学观念,正如他曾经写道的那样,“今天,我们要追求的是健康的、乐观主义的、英雄的、光明灿烂的强有力的艺术”。



图片

风景 2016 01

张晖

布面丙烯

200x300cm

2016



十几年来,张晖笔下的很多风景,描绘的都是他在北京798一带居住时周遭的真实景象。在都市化进程中野蛮生长的楼房为他提供了形体和结构,他则赋予了其新的含义,让躁动不安的城市化呈现出只属于张晖的安详气质。


一如小津安二郎平静、日常感的电影和朱自清朴实、优美的散文,张晖的绘画往往能带给观众更多的感悟,从而去发现他那平淡画面背后所承载的隐秘心事。“其实我画的所有东西,都是我周围看到的东西,或者是我的生活经历。”



关于策展人


图片



房方,1977 年生于北京,星空间画廊创办人,曾任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编导及《Hi 艺术》出品人。房方本科毕业于中央美院美术史系,曾就读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11 级EMBA,并在2012 至2014 年参加荷兰De Appel “画廊家”项目。

在中央电视台供职期间,房方完成了二十余部纪录长片,涉及梁思成传记、上海双年展、蔡国强APEC 烟火表演、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等中国现当代艺术的重要选题。创办星空间后,房方更加热情地投入到对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发掘和推广事业中,并推出了一系列直击社会现象与艺术问题的展览,曾策划“坏孩子的天空:70 后的问题青年”、“找自己”、“亚洲不安之旅”等群展。近年来,他的策展活动拓展到更为广阔的视觉艺术领域,策划了新裤子乐队跨界回顾展“北京新浪潮”及“新影像·不止所见”等大型展览。



参展艺术家


董希文、戴泽、韦启美、刘焕章、杨雨澍、刘香成、黄锐、张伟、王鲁炎、李珊、赵刚、梁缨、展望、王玉平、尹秀珍、刘小东、刘野、刘锋植、姜杰、赵半狄、喻红、冯梦波、宋冬、张晖、尹朝阳、仝天庆、欧阳春、黄宇兴、温凌、庞宽、彭磊、宋琨、梁远苇、仇晓飞、王一凡、吴笛、马秋莎、潘琳、萧涵秋





杭侃展


唤醒石头里存在的生命

策展人丨Curator:杭侃(Hang Kan)

展览时间丨Dates:2022年12月30日—2023年3月12日

展览地点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



图片



云冈石窟是新疆以东地区出现的第一座大型石窟群,是我国珍贵的世界遗产。世界遗产组织评价云冈石窟“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


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冈石窟时强调“云冈石窟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中华文明自成一统,却并非封闭发展,华夏大地上留下的大量文化遗产,都彰显着中国古人对自然环境利用能力和源源不断的创造力,这些文化遗产记录着中华文明的演进,也不断回应着历史的变迁与新的时代挑战,云冈石窟就是这样的缩影——在北魏平城(今山西大同)时代的近百年间,“自葱岭以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贾贩客,日奔塞下”,中西交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日益频繁和深入,为隋唐时期的统一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图片

一眼千年

总导演:郭淳

分镜导演:张志松

制片:薛皓宇

动画导演:刘超杰

视效总监:邰景国

监制:戴志越

三维美工:李子祥

后期制作:王涛

音乐总监:卢圣伦

特别感谢:张涛 陈子昂

喜游工作室&若水科技联合制作



短片共3个章节,以云冈石窟流失海外文物中唯一一件返回的佛眼为线索,以宇宙、造像、点云为表现对象,展现从无到有又划归虚无的世界,从朴素到繁盛又回归朴素的轮回。


由虚幻的宇宙到实体的造像再到数字化采集的石窟点云数据,呈现了从物质到数字,从想象到科技的“共生”。短片以超越古今的视角,体现永恒的力量如光如尘,无所不在、无时不有,静观白云苍狗。



图片

云冈石窟 第十窟 须弥山 

3D打印复原


这座浮雕位于云冈石窟第十窟窟前室北壁明窗与拱门之间,须弥山层峦叠嶂,山腰二龙交缠,山间有茂密的丛林和竞奔的动物。两侧三头四臂的阿修罗天与五头六臂的鸠摩罗天手托日月,充满了异域风情。



关于策展人


图片



杭侃,男,1965年5月生,江苏南通人。1998年7月获得博士学位,到上海博物馆工作。


2003年11月调入上海市历史博物馆。2007年9月调回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现任云冈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副馆长、法人代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院长,山西大学副校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佛教考古、宋元考古、博物馆学。


发表《云冈第20窟西壁坍塌的时间与云冈五窟最初的布局》、《河北定县两塔基出土净瓶的几个问题》、《清明上河图再研究》等论文。出版有《参差集》、《东京梦清明上河图》、《中华文明传真》两宋卷和辽金元卷、《永远的三峡》等。

曾组织实施和参与策划了“草原瑰宝——内蒙古文物精品展”、“雪域藏珍——西藏文物精品展”(上海博物馆)、“奇迹天工”(中国科技馆)、“秦汉与罗马”(北京世纪坛)、“寻找致远舰”(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云冈研究院)等三十多个大型展览及图录的编写工作。


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北京大学十佳教师、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考古学会宋辽金元明清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社会科学基金评委、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历史学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住建部历史名城委员会副主任等。



参展艺术家


张烈/郭淳/梁力强/韩鹏/王晨/宁波/温建明





龙星如展


大地热流:回到太阳时间的访客

策展人丨CURATOR:龙星如 (IRIS LONG)

空间设计丨Exhibition Design: 沈军 (Shen Jun)

策展助理丨Curator Assistant:魏逸丰 (Wei Yifeng)

展览时间丨Dates:2022年12月31日—2023年3月12日

展览地点丨北京友谊社区(原北京友谊商店)



图片



展览“大地热流”从北京特有的冬季供暖地貌出发,尝试讨论热量媒介如何成为我们理解技术文化和生态现状的视角,并通 过动态“热流”的视角,邀请你共同展开一次关于融化的旅行。


在旅程中,想象中的热联觉生物将同你们一起感受温度,追踪热量如何作为当代科技系统的伏笔而存在,并推想与“热”息息相关的熵与时间。


每件作品都被纳入关于“融化”的叙事,“融化”可能改变对象的形态,或者让隐藏之物显现。可能剧烈,也可能寂静,正如技术本身同时作为一种动态的形塑性力量和揭示性力量而存在。


图片

泰加·布雷恩《辐射生物》 2016,混凝土,木材,定制电子产品,蜡烛,鸡血藤



北京得天独厚的冬季暖阳会挥洒入在展厅更“热”的一侧,这里的作品探讨着我们的数字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网络交换、光纤)如何无时无刻不在汲取星球能量,并构筑趋于稳定的热量环境。


《辐射生物》用生命体对太阳辐射的反应来比喻我们对于电磁信号的依赖,《铜树》提醒着我们支撑光缆和导线的铜元素如何从地脉生出,《多孔性溪谷》甚至想象了一种一半是矿物实体,一半是数字比特的活元素如何游走。


当《追踪模拟太阳》用黑色空洞来替换人类视觉光谱中炙热的太阳时,《永恒的一日》却用一则荒诞不经的寓言暗示太阳耀斑爆发与电子系统之间致命性的关系。



图片

约翰内斯·朗坎普《追踪模拟太阳》 2013,三联影像装置



《被捕获的自然》提示我们人造的“冷/热”系统如何持续创造着一种更为温和与宜人的生活环境,然而,这些调控技术也裹挟在这颗行星天然的冷热流动中——水、风甚至洋流都在冷却着轰隆作响的机房,光刻机依赖的氖也依靠分离设备对空气的低温蒸馏(《不要爱恋那氤氲的辉光》)。


这种能量的镶嵌关系,暗示着人造技术环境脆弱的阴面,也引我们通向展厅更幽深寒冷的一侧。在这一侧,我们通过调控温度和热能所创造的稳定环境开始被扰动与扭转。远程地下服务器滋生的生命通过液体进入人们的皮肤(《恐水症》),三组与冰川相关的作品则描摹了冰层所凝固的关于能源开采、冷战设施和远古微生物的历史。


当那座计算机渲染的冰山同格林兰峡湾一般寂静坍塌(《熔于时间》),抑或计算机里的烟花无声散放(《烟花宇宙》),我们似乎感知到大地天然蕴藏着熵增的势能和逆熵的渴望,以及二者之间的张力,正如《濒危植物标本库》试图存储植物的生命,这种存储的有效性却依赖太阳的节律。


在自然光源退散后,人造光源亮起前(《关于 891 次黄昏心灵活动的百科全书》)的混沌地带,在所有机器生成的文字随着热敏纸暴露在空气而成为模糊团块的瞬间(《一声叹息》),人们重新站在大地的热流之中,透过它去理解太阳辐射与岩石圈热结构之间的垂直空间里,极地冻土与赤道艳阳之间的地理疆域内,我们的技术和生态系统中所承载的万象,及其所见证的年岁。



关于策展人


图片



龙星如(Iris Long),策展人,写作者,博古睿学者,研究方向为艺术创作与数据环境及技术的关系,以及科技的心理地理和基础设施建设。译《重思策展:新媒体后的艺术》并获AAC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出版物提名(2016);第一届IAAC国际艺术评论奖英文入围评论者;策划展览包括《撒谎的索菲亚和嘲讽的艾莉克莎》(Hyundai Blue Prize策展人奖, sophialexa.com),《他山之石,新代理人》(PSA青策计划大奖)等,她也为艺术家刘昕、Lauren Lee McCarthy等策划国内首个个展。2020年担任计算机图形学会议SIGGRAPH ASIA艺术板块国际评委。研究发表于ZKM媒体艺术中心“艺术与人工智能”会议,香港城市大学运算媒体艺术国际论坛(ISCMA)等。2021年,她发起了“端口:云下贵州”项目,这是一个关于中国科技基础设施的长期调研和策展项目。个人网站:irislong.xyz



参展艺术家


Tega Brian/陈欣&张文心/陈哲/ Fragment.in/高峰/贺子珂/金雅瑛(Ayoung Kim)/Johannes Langkamp/李启菁/龙盼/Anastasia Mityukova/ Christoph Oeschger/朴在勋(Jaehun Park)/Susan Schuppli/施政/Jakob Kudsk Steensen/赵玉





马岩松展


蓝图北京

策展人丨CURATOR:马岩松(Ma YanSong)

展览时间丨Dates:2023年1月33日—2023年2月12日

展览地点丨木木美术馆



图片



蓝图一词从建筑师的工具指向历史的档案和未来的想象。优秀的建筑师其实是通过思想和远见对现实进行改造。建筑物是人类社会中体量最大,时间最长的公共媒介,要不断维持先进性,激发和对照城市、国家、民族的风貌和文化。



图片

蓝天组丨沃尔夫·德·普瑞克斯作品《Astro Balloon1969重置》



历史是北京的财富而非终点。忽略历史是对身份的抛弃,但也必须考虑城市长期的目标和未来。通过对未来的想象,在传统与创新、保护与发展、本地与全球、个性与群体的不断对抗和拉扯之间找到新出路,一场永不停止试验。



关于策展人

 

图片



马岩松,1975年出生于北京,他通过建筑设计回应居住者的精神及情感需求,致力于构建人们对未来城市的想象。自2004年成立MAD建筑事务所以来,马岩松通过具有文化内涵的建筑实践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关注。其代表作包括:洛杉矶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鹿特丹移民美术馆,哈尔滨大剧院,衢州体育场,嘉兴火车站,以及位于加拿大密西加市的“梦露大厦”等。


近期展览包括:“大地之灯”(艺术在浮梁,中国,2021)、“九层塔 ⑥ 形式的狂想”空间设计(坪山美术馆,2021)、“MAD X”(蓬皮杜艺术中心,法国,2019);“光之隧道”(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日本,2018);“天镜”(米兰设计周,意大利, 2018);“微型花园”(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意大利,2016);“回到东方:中国建筑景观”(国立二十一世纪艺术博物馆,意大利,2011);“生活”(路易斯安那现代艺术博物馆,丹麦,2011);“感觉即真实,奥拉弗·埃利亚松和马岩松”(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中国 ,2010);“中国设计的当下”(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美术馆,英国,2008)。


2019年,马岩松作为特邀演讲嘉宾参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的“我们的时代:这一年的建筑实践”。他的作品也被诸多公共机构收藏,包括香港M +博物馆,和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



参展艺术家


艾瑞克·欧文·莫斯/奥斯卡·尼迈耶/保罗·安德鲁/彼得·库克/超级工作室/程艳春/戴璞/丹下健三/弗雷·奥托/豪斯拉克科/黑川纪章/黄建新/绘造社/建筑电讯学派/菊竹清训/莱伯斯·伍兹/蓝天组 | 沃尔夫·德·普瑞克斯/理查德·巴克敏斯特·富勒/梁琛/刘治治@立入禁止/ MAD建筑事务所/MVRDV建筑规划事务所/OPEN 建筑事务所 | 李虎+黄文菁/塞德里克·普莱斯/时境建筑|张继元+卜骁骏/石上纯也/孙海霆/王家乙/王明贤/王子耕/未建筑设计研究所/西蒙·赵/谢添/伊东丰雄/尤纳·弗莱德曼/约书亚·哈塞尔/张永和/扎哈·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众建筑 | 何哲+沈海恩+臧峰





申舶良展



幻方:艺术与文学的互映

策展人丨CURATOR:申舶良 (Boliang Shen)

展览设计丨Exhibition Design:李昕頔(Li Xindi),杨扬(Yang Yang)

展览时间丨Dates:2022年12月23日—2023年2月12日

展览地点丨北京友谊社区(原北京友谊商店)




图片




幻方是起源于古代中国“洛书”的数字方阵,其中每一行、列和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皆相等。幻方自古被视为宇宙自然和谐之力的象征,在后世发展出诸多的变体,并对全球的组合数学、程序设计、人工智能等领域产生过重要影响。


作为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文学单元的主题意象,幻方既像是汉字书写与文本布局的缩影,亦如同北京城市空间规划的模型。不同方格中数字之间奇妙的对称与互补关系,呼应着北京自古作为多元生态与文化交会之地的特性,也为我们思考本届双年展的主题“共生”带来丰饶的启示。


展览借用友谊艺术社区原有的格子结构,营造形如幻方的展场布局,在幻方形成的互映关系中激发艺术与文学的对话。来自全球各地的近30位(组)艺术家的参展作品皆受到文学阅读或书写的启发,并包含3组艺术家与文学作者接受本展览委任、互动合作完成的新作。展览同时指向当今世界生态问题凸显、数字化生存成为常态的双重语境,透过文学与艺术交织的想象,探索人类与不同生命体、人居环境与虚拟空间、历史遗产与未来图景的共生之道。 



图片

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虚构》(Fiction),2018年,单路视频,玻璃投影幕,致谢艺术家与香格纳画廊

 

图片

索菲·冯·海勒曼,《宝玉重生》(Rebirth of the Stone),2021年,布面丙烯,致谢艺术家与柯芮斯画廊


图片

藤原西芒,《肖似》,2018年,双频影像,致谢艺术家与施博尔画廊

 

图片

娜布其,《对称(居所和墓室)》、《我们》(展览效果图),2022年,北京艺术双年展委任作品,致谢艺术家



关于策展人


图片


 

申舶良,生于1984年,策展人、写作者。纽约大学博物馆学文学硕士,曾参与光州双年展国际策展人课程修习。他担任过Artinfo中文站资深编辑/记者、FT中文网“BoomEar艺术播客”内容总监及联合主播,在《Flash Art》、《Artinfo》、《艺术新闻/中文版》、《Artforum艺术论坛》、《艺术界Leap》、《FT中文网》等媒体平台发表过大量有关艺术与文化的专题著述,并荣获罗伯特·博世基金会“华德无界行者”写作奖金。他曾受邀担任第9届上海双年展“艺术写作/媒体工作坊”项目召集人。他的策展关注展览、文学与心理空间的共生关系,近年的策展作品包括“Son: Signal of Authority”(inCube Arts,纽约,2016)、“寒夜”(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7)。申舶良现生活于上海,任《艺术新闻/中文版》特约编辑。



参展艺术家


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阿洛拉&卡尔萨迪利亚/包慧怡/btr/常羽辰/陈思安/陈哲/程然傅强/哈达莎·戈德维希特/孔令楠/刘娃/鲁迅/娜布其/娜塔莉·杜尔伯格&汉斯·博格/潘涛阮/齐白石/苏菲·卡尔/苏予昕/索菲·冯·海勒曼/谭婧/Team9/藤原西芒/王伊芙苓韬程/萧涵秋/谢素梅/张如怡





英姿展


英姿

展览时间丨Dates:2022年12月31日—2023年2月12日

展览地点丨北京友谊社区(原北京友谊商店)



图片



展览从1949年至今中国人民形象的形塑与生成出发,以1950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和席卷全国的姿势变革(如体操、武术、舞蹈、戏剧等)及其衍生意义为线索,展示和探讨新社会新观念下,卫生与健康的观念及其形象是如何可能、怎样发生,又是以何种方式,与中国各时期的社会现实相互映照的。



图片

雷磊 Lei Lei_动势 2 Movement 2_Digital collage of old photography_44 × 33cm_2019



参展艺术家


安哥/段建伟/崔洁/高磊/郭鸿蔚/郭建设/劳思/雷磊/李斛/李路明/李然/李晓斌/李尤松/林菁/卢天骄/仇晓飞/石青/唐禹民/王顷/王文澜/魏子义/夏禹/向京/辛云鹏/许林/阎洲/翟倞/张祯麒





朱朱展


无尽的交谈

策展人丨Curator:朱朱(Zhu Zhu)

助理策展人丨Assistant Curator:李荣蔚(Li RongWei)

展览时间丨Dates:2022年12月30日—2023年3月12日

展览地点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



图片



艺术的本质可以被理解为无数种形态的交谈:艺术家与自我、与他人的交谈,与艺术史、人文领域以及众多学科的交谈,与自然、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交谈,同时也是一场有限与无限的交谈,而伟大、赤诚的艺术作品能够穿越不同的年代、背景和局限,与后世的心灵形成直接的、精神性的交谈,能够为人类社会开启更好的、甚至全新的相处模式带来启示。


展览的主题与结构由以下三个章节构成:



图片

瑞贝卡·霍恩作品《Die drei Grazien im Tanz》



1.灵光之思


参展艺术家

蔡东东(Cai DongDong)/陈可(Chen Ke)/郝量(Hao Liang)/吕松(Lv Song)/刘思麟(Liu SiLin)/林科(Lin Ke)/梁铨(Liang Quan)/刘野(Liu Ye)/毛焰(Mao Yan)/Matthias Weischer/Magnus Plessen/Michal Martychowiec/倪有鱼(Ni YouYu)/仇晓飞(Qiu XiaoFei)/Rebecca Horn/孙一钿(Sun YiDian)/史国威(Shi GuoWei)/Thomas Ruff/王长存(Wang ChangCun)/谢南星(Xie NanXing)/张文怡(Zhang WenYi)/张月薇(Zhang YueWei)/朱加(Zhu Jia)


该章节侧重于数字图像对于个人经验的介入:数字技术带来了跨地域、跨年代和跨领域的全球图像资源共享的可能,同时也导致了图像的泛滥和过度生产。对于饱含着瓦尔特·本雅明所言的“灵光”(Aura)的艺术史遗产,和如今不断衍生的数字图像的思考、再利用和重构,构成了艺术家解读和叙述个人经验的重要维度和方法论。



图片

刘野作品《傍晩的李特菲尔德别墅》致谢赛森艺术空间



2.栖于息壤


参展艺术家

蔡磊(Cai Lei)/陈丹笛子(Chen DanDiZi)/程新皓(Cheng XinHao)/Daniel Steegmann Mangrané/Fanny Gicquel/高磊(Gao Lei)/何翔宇(He XiangYu)/何迟(He Chi)/Haroon Mirza/厉槟源(Li BinYuan)/李怒(Li Nu)/刘雨佳(Liu YuJia)/李青(Li Qing)/劳丽丽(Lao LiLi)/梁绍基(Liang ShaoJi)/罗荃木(Luo QuanMu)/刘商英(Liu ShangYing)/林彥瑋(Lum YenWei)/马思博(Ma SiBo)/Matti Braun/Mona Hatoum/Pascale Marthine Tayou/Paola Pivi/Ragna Bley/Robert Zhao Renhui/Rachel Rose/尚一心(Shang YiXin)/童义欣(Tong YiXin)/塔可(Ta Ke)/Tarak/Wilhelm Sasnal/伍伟(Wu Wei)/向京(Xiang Jing)/杨福东(Yang FuDong)/Yuko Murata/张震宇(Zhang ZhenYu)/臧坤坤(Zang KunKun)/周滔(Zhou Tao)


该章节侧重于生态环境对于艺术生成过程的介入:正如人类和自然始终保持着牢不可破的联系,个人和群体在成长、栖居或迁徙所面对的环境变迁一直都是重要的艺术主题,其中也关涉着现代性和景观社会的反思。艺术家们的工作方式往往更为综合,结合和延展到田野调查、历史考古等维度,在创作形态方面,不仅体现于在地性材料的择取和运用,不少作品的生成过程结合了自然的作用力,如气候,风力、水流、培植过程等因素,以致作品本身就构成了混合的生态系统。

    


图片

雷格纳·贝利作品《ANNO》系列



3.多维透视


参展艺术家

Alice Anderson/Alicja Kwade/陈界仁(Chen Chieh-Jen)/Channa Horwitz/Carsten Höller/Doug Aitken/费亦宁(Fei YiNing)/黄宇兴(Huang YuXing)/胡晓媛(Hu XiaoYuan)/Ian Cheng/刘昕(Liu Xin)/Lawrence Lek/宋琨(Song Kun)/谭卓(Tan Zhuo)/Tony Oursler/Ugo Rondinone/徐累(Xu Lei)/謝佑承(Hsieh Yucheng)/叶凌翰(Ye LingHan)/Yoshio Sekine/郑先喻(HsienYu Cheng)/莊普(Tsong Pu)


该章节侧重于自然学科对艺术观念的介入:来源于数学、物理、天文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历史成果和最新发现,经由艺术家的转译和想象,伴随着表达媒介与技术的演进,以各种可视性的表现方式,对应和揭示着世界表相之下的不同图层,其中蕴含着关于未来和形而上秩序的猜想。 


 

图片

道格·艾特肯(Doug Aitken)作品《Future》



在我们的展览现场,一楼用于展示第一章节“灵光之思”,二楼与三楼用于展示第二章节“栖于息壤”,四楼用于展示第三章节“多维透视”。



关于策展人

 

图片



朱朱,诗人、策展人、艺术评论家。出生于1969年9月。曾获安高(Anne Kao)诗歌奖,中国当代艺术奖评论奖(CCAA),胡适诗歌奖。著有诗集、散文集、艺术评论集多种,其中包括法文版诗集《青烟》(2004年,译者Chantal Chen—Andro),《灰色的狂欢节——200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2013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书系,2016年台湾典藏出版),《只有一克重》(2017年河南大学出版社),英文版诗集《野长城》(2018年,美国 Phoneme Media出版社)。






2

关于主办方



关于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是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市政府基于部市合作框架,共同建立的全国首个国家级文化保税园,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和国家文化出口“双基地”。2012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授牌“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2018年6月,商务部、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电总局四部委认定天竺综合保税区为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充分发挥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天竺综合保税区“三区”政策叠加优势,重点建设国际文物艺术品保税贸易平台、国际文物交流平台、国际影视装备贸易服务平台,探索发展文物与艺术品贸易、高端文化装备贸易、影视与数字内容贸易、创意设计与版权贸易,为国际国内文化贸易企业提供创意研发、设计制作、展览展示、交流推广、拍卖交易、金融保险、融资投资与仓储物流等国际化服务。基地建设发展“立足北京、服务全国、面向世界”,致力于打造国际国内文化贸易企业集聚、国际文化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核心枢纽。


根据北京市委市政府部署,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2017年7月收购并全面负责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同年10月新设全资子公司北京文投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具体负责基地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



关于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文投集团”)成立于2012年12月,是北京市政府授权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现更名“市文资中心”)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注册资本金60亿元。


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委宣传部、市文资中心、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文投集团紧紧围绕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大局,全面坚持服务首都文化产业提质发展理念,以文化为桥梁,以资本为纽带,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全力以赴为各类文化企业解决发展难题,扎实推进文化要素市场建设,着力打造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深度参与首都重大文化项目投资,积极践行“文化走出去”战略方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2017年-2019年连续三次荣获“全国文化企业30强”称号,是全国第一家获得全国AAA主体信用评级的文化投资类企业。



关于北京文投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北京文投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文投国际”)成立于2017年10月,注册资本金1亿元,是由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资成立的全资国有二级企业,具体负责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


公司以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为指引,紧抓“两区”建设机遇,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北京全国文化中心与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文投国际坚持以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建设发展为核心,打造集开发建设、招商运营、投融资一体化的国际高端文化产业园区综合开发运营服务商和集品牌活动执行、文博文创开发、艺术空间建设于一体的文化内容服务商,建设国际文物艺术品保税贸易平台、国际文物交流平台和国际文化装备贸易服务平台,以保税研发、保税展示、保税存储、保税拍卖、保税租赁等“保税+”项目为支撑,将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建设成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地。


 ——来源 |  ArtAlpha艺术阿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