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起来的美术馆——新时代美术馆公共文化服务成果概览

时间:2022-09-06 21:40:57 编辑:茂公
分享至

文/贺玮 


3-220Z6222542442.jpg

《中国美术报》第280期 美术聚焦


【编者按】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将“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作为重要一项,敦促各文化机构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更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美术馆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新时代以来,全国美术馆勇担“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典藏大家艺术精品、加强国际国内交流、促进当代艺术创作、打造美术高原高峰、惠及公共文化服务”的文化职责,取得了可观的成绩。本期专题聚焦全国美术馆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的亮点,概览新时代美术馆公共文化服务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包含了更多文化期待,“打卡”美术馆,成为当下居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文化体验。作为将艺术藏品转化为社会资源的公共文化机构,美术馆承担着社会美育和知识传播的双重功能。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全国美术馆通过对藏品资源的利用和推广、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公共教育活动的创新、文化艺术助力乡村振兴、推进文旅融合等多种形式,极大提高了美术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唤醒藏品资源

点亮文化生活


据统计,目前我国归口国家文化行政管理的美术馆有463 家,藏品数量接近 48 万件,全国有艺术类博物馆 500 多家,藏品多达 100 余万件。这些宝贵的艺术资源曾经长期沉睡在美术馆的仓库中,很难与人们当下的文化生活发生关联。

2013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关于文物工作指导方针的讲话:“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2014年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要求与文化和旅游部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的持续开展,为全国美术馆活化馆藏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3-220Z622260LV.jpg

美在新时代——庆祝“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现场排队入场的观众 图片:中国美术馆


2014年底,中国美术馆提出“典藏活化”的办展理念,并于2015 年 1 月举办该系列首展“人民的形象——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迄今为止,这一系列展共举办展览 113 场次(含线上展 3 场、外展 29 次),提用藏品约 12100 余次。其中2017 年 11 月举办的“美在新时代——庆祝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美术典藏精品特展”以及 2018 年 7 月举办的“美美与共——中国美术馆藏国际作品展”盛况空前,展览期间所跨周末时段创下日平均 1.7 万人次的访客流量,等候领票入场观展的人群形成了一道靓丽的文化景观。在展览举行的同时,该馆还组织相关的专题学术研究、理论研讨和公共教育活动,使展览以更加立体的方式呈现在人民群众面前,充分地满足人民群众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大大提升了大众美育的层次,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实现了“典藏活化”的初衷。如今,“典藏活化”系列展逐渐成长为人民群众认可的展览品牌,在新时代条件下美育大众、国家文化形象塑造等方面具有着重要的文化战略意义。

各地美术馆也对馆藏艺术精品展开了广泛研究、活化和利用。江苏美术馆结合自身藏品,打造了“向美而行——典藏美术精品中的水韵江苏”微纪录片等项目,展示和宣传具有中国气派、江苏特质、时代烙印、个性风格的艺术作品,展现江苏新时代新气象。湖北美术馆推出“记忆中的武汉——一座城市的人文图景”“长江·汉水——湖北美术馆馆藏地域题材美术作品展”等多个藏品展览,以本馆藏品为研究基础,联合国内美术馆、艺术机构等多方藏品资源,探索实现美术馆藏品活化的多维路径,展示藏品惠民的丰硕成果。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充分发挥陕西文化资源大省的优势,对石刻线描画像及历代碑帖拓片和民间艺术的农民画、剪纸、皮影等等艺术门类进行挖掘整理、研究和推广,打造了“花间世界——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藏库淑兰作品研究展”和“我的延安——全国主题性美术作品展”,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整合、盘活、开发和利用当地文化资源构建新发展格局。


加强数字建设

提升服务品质


近年来,美术馆数字化建设迎来新高潮,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成为美术馆公共服务的大趋势。一方面,各美术馆将原有资源数字化,并在网络上提供展示、检索、情境模拟等。另一方面,美术馆借助数字技术,将艺术资讯及研究成果通过新媒体平台,以视频、音频、互动装置等多种形式进行发布和传播。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中国美术馆积极适应特殊时期的办展条件,及时更新办展理念,努力实现“典藏活化”与“数字化”的结合。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提出“一块手机屏幕就是一座美术馆”“一块电视屏幕就是一座党史美术馆”的办展理念。如今,中国美术馆已经形成包括“官方微信”“央视频”“人民号”“学习强国”等 10 个新媒体在内的传播群,新媒体传播的“矩阵”效应正在形成。中国美术馆还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合作,打造了《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等优秀节目。这些节目通过数字化传播,触达观众数量远超传统展览方式。


3-220Z6222623M0.jpg

“百校百师”美术教师支持计划启动现场,浙江美术馆馆长应金飞为杭州市及13个区县美术教研员颁发专家聘书 图片:浙江美术馆


浙江美术馆建馆十余年间,持续进行着浙江现代美术的梳理与研究工作,馆藏近三万件浙江美术经典作品,如今已经全面完成数字化,这些宝贵的美育资源将成为杭州市乃至浙江省一线美育工作者的共同财富。今年教师节前夕,经过一年筹备的浙江美术馆“浙江省美术教师美育资源共享平台”已开始内测,首先向杭州市2000余名中小学美术教师全面开放这些作品的数字资源,并将逐步完善,计划明年起向全省开放。浙江美术馆还将依托“百校百师——美术教师扶持计划”与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共同研究探索适合中小学生的美育实践,邀请艺术家和一线美术教师共同开发课程。浙江全省中小学教师美术资源库线上平台,不仅将美术馆丰富的藏品和教育资源送到青少年美育的第一线,还将通过与一线优秀教师共同开发美育课程,让藏品通过互联网新技术走出库房,让美术馆的公共教育阵地走到馆外,实现藏品活化和美术馆资源利用最大化。

今年6月,“关山月美术馆·数字馆”在其建馆25周年之际正式上线,初步实现艺术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大数据赋能美术馆发展新形态,完成了关山月美术馆《藏品数字信息标准》《美术作品高精度数字采集规范》《藏品预防性保护规范》等标准文本,并在申请认定地方性标准或省级标准。“数字馆”在关山月美术馆与市民之间搭建数字服务和沟通桥梁,让城市公共艺术服务充满亲和力与创新活力。


3-220Z622263M54.jpg

浦东美术馆数字体验中心中央展台 图片:浦东美术馆


今年7月,浦东美术馆数字体验中心伴随该馆的一周年庆正式开放,经过大量的拍摄、记录、软件开发,以及和国外馆方的协调,浦东美术馆将所有的展览资料、线上立体展厅、美术馆发展历史,以及馆内活动记录等精彩回溯,全部储存进云端,通过数字体验中心毫无保留地展示了发生在美术馆的每一个精彩瞬间。数字互动区的平板电脑可满足观众360度全景漫游过往展览的需求。将珍贵资料向线上空间大规模“迁移”与公开的同时,浦东美术馆还围绕展览“徐冰的语言”和“水之域”开启了暑期寻宝活动,与数字体验中心进行了梦幻联动,为活动体验增添了别样的乐趣。


多彩公教活动

丰富文化体验


美术馆在社会公共教育实践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发挥美术馆自身优势、发掘美术作品的美育价值、提升美术馆的社会美育效应与品质是美术馆面临的时代课题。


3-220Z6222A55N.jpg

“青少年共绘丝路”公共教育活动现场 图片:中国美术馆


为更好地推动青少年美育工作,今年8月,中国美术馆在“艺汇丝路”艺术展期间举办“青少年共绘丝路”公共教育活动。中国美术馆青年专家志愿者为来自北京市府学小学、灯市口小学等多个学校的50名青少年悉心导览,讲解“艺汇丝路”艺术展上“一带一路”国家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观展后,青少年们来到美术馆外长廊,用多彩的画笔描绘出他们心中的“丝路”。通过“共绘”的方式,青少年们亲身感受到了“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人文交流的独特魅力。


3-220Z6222H2961.png

第六届iSTART儿童艺术节“do it”主题展,“向红色事物致敬”现场 图片:成都麓湖·A4美术馆


成都麓湖·A4美术馆作为一家民营非营利美术馆,建馆之初就开始关注边缘儿童的处境与发展的权利,并在2014年开创性地用参与性策展和艺术共创的方式,推动艺术家与儿童的创作对话与儿童的独立发声,推出一年一度的“iSTART·童艺术节”。八年来,该馆策划了多个以“儿童问题”为导向的主题展览、论坛及大量的公教活动。其间,该馆与超过600家学校、机构合作,超过10000名“小艺术家”参展,12000人深度参与iSTART展期公教项目。今年的iSTART项目已经覆盖到了23个省,34个市的城镇、乡村学校,教育机构,社区,该项目还推动了“小小策展人”“小小编辑部”“馆校合作项目”“社区儿童档案馆”“家庭美术馆”等延伸计划。公众在每年为期三个月的艺术节期间,还可以通过参与上百场主题工作坊、教育论坛、特别项目以及城市合作项目,得到与众不同的艺术体验与启示。A4美术馆也逐步从一个单纯的当代艺术机构成为在推动儿童赋能方面颇具公共影响力的美术馆样本。


3-220Z6222J0916.jpg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院长朱乐耕为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带来陶瓷彩绘活动 图片: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为帮助公众更加深刻了解到中国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自今年5月以来,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连续推出了五期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带来的“中国巧手”美育系列社教活动,包括景泰蓝铜胎掐丝珐琅技艺体验活动、苏绣“香包”刺绣体验活动、北京皮影戏体验活动、陶瓷彩绘体验活动,以及北京“面人郎”制作技艺体验活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该馆还在今年7月发布官方小讲解员招募计划,在小讲解员培训课程中同时设置了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提升及讲解技能提升课两个部分 ,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迅速掌握讲解要领以及社会交往、自主学习、语言表达、文字组织、待人接物五大能力。

江苏省美术馆为了更好地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宗旨,特别推出“与美相约——青少年审美感知体验课”“与艺术零距离——美术馆开放日”等公共教育活动。前者通过馆校合作模式,联合南京30多所中小学,覆盖近千名师生群体,依托新馆、老馆优质展览资源,将导赏、科普、教学、体验、互动等内容一体化,把美术课堂搬到美术馆,受到了各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后者则通过江苏省美术馆艺术家的互动与教学,让社会公众对江苏省美术馆馆史及省美术馆的江苏油画雕塑院、江苏版画院、书画工作室有更直观的认识与了解,让公众走进美术馆。

安徽省美术馆自今年5月开放以来,免费讲解206场,组织开展公共教育活动20余场,推出一个品牌公教活动“皖美·艺术课堂”,一个主题系列公教活动“文化符号里的中国美”和一个青少年研学服务项目“童心向党 艺术筑梦”,受到公众关注与好评。其中“文化符号里的中国美”主题系列公教活动选取该馆展览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通过展览导赏、互动体验、圆桌讨论、创作工坊等形式,从发展过程、吉祥寓意、文化艺术影响、传承与发展等方面,引导观众一起探究文化符号里的中国美。


3-220Z6222K9548.jpg

青海美术馆的“夏夜美术馆”活动现场 图片:青海美术馆


每年暑期,青海省凉爽宜人,游客增多,市民适宜晚间外出散步。针对这一情况,青海美术馆率先推出“夏夜美术馆”活动,开放时间为晚上七点半到九点,并择机组织公共文化艺术教育活动,让人们能够“在艺术中纳凉”,受到民众的欢迎。

成都市美术馆近年来积极实践藏品资源活化、切实履行公共艺术服务职能,其2018年的“成都画院小圆桌(第一季)”和2019年的“艺术大家与四川”系列讲座获全国美术馆优秀公教提名项目。


艺术赋能乡村

城乡共创美好


3-220Z6222RN63.jpg

“美好乡村艺术共创营”的老师们在关山月美术馆参观 图片:关山月美术馆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艺术则是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2022年关山月美术馆联合深圳市关爱行动基金会·陈湘波艺术公益基金共同策划“美好乡村艺术共创营”活动,开展1+2+4+1美育工程,即一个核心:对乡村艺术教师进行能力赋能,打造艺术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深圳关山月美术馆新模式;两个策略:走到乡村去、引到城市来;四场活动:分别在春、夏、秋、冬四季举行乡村行、观深圳、艺术季和生肖展活动;一个平台:打造美育交流、展示、整合各界爱心力量,构建艺术公益平台。今年5月27 日,“美好乡村艺术共创营”启动仪式在江西赣州寻乌实验小学举行。寻乌县30所中小学教师共97名老师,以及寻乌县美协10名老师,共计107名老师参与此次活动。由关山月美术馆和深圳市关爱行动基金会·陈湘波艺术公益基金发起人陈湘波以及来自深圳的艺术家、美术名师等组成的共创团,通过美好乡村艺术共创营、美好艺术课堂等系列活动,开启深圳和寻乌城乡艺术共创美好的新路。


3-220Z6222TOU.jpg

“艺术乡建·我们在行动”乡村美育项目 图片:福建省美术馆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2022年福建省美术馆推出“艺术乡建·我们在行动”乡村美育项目。该项目以“美术馆+高校+城镇小学+乡村小学”的“4个1”模式,各方进行优势互补、深入合作,以艺术欣赏、艺术创作、艺术实践等多种方式,将一流艺术资源送到乡村,为当地打造独具特色、标志性的公共艺术空间,建立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当地艺术教育帮扶工作,长期系统地在乡村文化礼堂、当地中小学开展村民喜闻乐见的乡村美育活动,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


3-220Z6222Z5559.jpg

“用艺术启迪心灵——乡村青少年美育”公教活动 图片:江苏省美术馆


江苏省美术馆推出的“用艺术启迪心灵——乡村青少年美育”公教活动,通过构建数字化“圆梦教室”网络平台,为多所学校提供优质的线上线下公益美育课程,拓宽乡村青少年的知识面,用艺术创造释放情感、增强自信,提升感知美好的能力。这些公教活动既有线下近距离的交流,又能打破地域局限,开展线上授课,实现了美术馆教育功能的最大化和城乡一体化。

随着《“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的颁布,全国美术馆积极响应“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的要求,根据各自的优势制定本馆规划,未来将进一步在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等工作中更好地发挥美术馆的社会服务功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3-220Z6222945332.png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颜培大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5711102835


3-220Z6223010947.jpg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2年出版38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190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13071178285



——来源|中国美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