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画 徐丽
![]()
徐丽,女,汉族,江苏省连云港人,笔名雨潇,擅长现代山水,传统青绿山水,并在国家级艺术刋物《美丽中国》、《锦绣》发表多篇国画山水学术论文。2017年加入连云港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2018年加入连云港市美术家协会会员,2022年加入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员。作品多次在参展中获奖并被众多国內企业家等知名人士收藏。
徐丽自幼酷爱书画,受家族渊源影响,少年时期开始临摹明清山水。多年来,她在书画艺术创作领域孜孜不倦,挚着追求,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其笔下山水风格多变,气韵生动,清秀俊朗,洒脱俊逸,挺拔有姿,精彩提神,笔墨老辣清新,构图新颖,雅俗共赏,给人以愉悦和美的享受。无论是青绿山水,现代山水、皆能体现独特的艺术情感表现。
一笔一墨一幅画,一朝一暮一人生。让以笔墨,技巧,色彩,物象为基础从创作中感受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生活中体验绘画灵感,注重情感,意境的表达,通过画面中点、线、面的碰撞与融合,传达出笔墨真实的存在和表达的自由,将使我们的视野更开阔,美感更丰富,胸怀更博大,追求更高远。(江苏省大众书画院孙连生推荐)
浅析国画创作中的情感表现
文/徐丽
摘要:艺术是一种以技艺手法为载体,依赖灵感与直觉的精神审美活动,情感的表达是艺术的灵魂所在。国画作为以可视性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艺术,通过外在表达与内在体验宣泄情感,塑造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国画创作过程中的情感表现是彰显艺术内涵的窗口,是增强创作者的绘画气韵的支撑点,更是促成心灵交流的关键媒介,极具探究价值与培养意义。现结合国画的技艺特征,明确情感表现的基本手法,探讨提升情感表现力的可行方法。让国画学习不再局限于肤浅的模仿,融入更多的个性化表达,充分展现国画的艺术魅力。
随着艺术事业的发展,绘画的传播度与认可度显著提升,已然成为备受青睐的人民艺术。国画作为我国传统的绘画形式,承载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追求、思维方式与哲学认知。从古至今,国画展现出鲜明的时代性技艺特征与审美情趣,在传统与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涌现新样态,但是艺术情感的表达是永恒不变的精神内核。新时期的国画学习需要将情感表现作为一项不可获取的关键能力,学会主动发现生活之美,借助绘画技巧表达真实的感悟,传递积极的审美追求,增强国画作品的表现力。
一、国画的情感表现手法
情感是国画创作不可或缺的要素,情感表现是创作者个人素养的直观体现。情感表现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是创作者主体感悟与客观绘画技巧的融合。对于情感表现力的培养而言,虽然学无定法,但是贵在得法,国画的情感表现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主要包括笔墨表现、技巧表现、色彩表现与物象表现四个方面。
1、笔墨表现。笔墨的运用是国画情感表达最为基础的方式。借由墨色的深浅变化把握画面色调,以笔锋的控制线条的组织形式,勾勒物象的形状、大小、体积与空间,形成创作者带有丰富自我情感的绘画语言,表达内容意境与内涵。
2、技巧表现。国画作为一种专业的绘画技艺,多样化的技巧是传递创作者意志的重要表现手法。国画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形成了揉纸法、扎染法、拓印法、弹色法、平涂法、渗透法等多种多样的表现技巧,为情感表现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支持。创作者根据创作所需,选择相契合的绘画技巧,对于提升作品感染力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
3、色彩表现。色彩是影响观者注意力,形成视觉冲击的要素,灵活、个性且极具层次的色彩运用让画作更加饱满,突出作者的内心感受。不同时期的国画色彩拥有独特的色彩表现形式,如汉代之前以黑红色为主,魏晋时期青睐青绿色,唐朝则以鲜艳浓厚著称等等,冷暖、层次与明暗变化各具特色,无论何种色彩皆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承载,引发作者与观者的情感共鸣。
4、物象表现。物象是最为直观且核心的表现载体,在国画情感表达中占据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创作者而记住物象的神情、肢体等形态传递画作精髓。例如,徐悲鸿的《奔马图》中的马刻画的四肢强劲、行动生风,大有从画面冲出之势。传递出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力量,让人神思飞越。栩栩如生的物象不仅让作品情感呼之欲出,而且展现了国画的意境美与气韵美,形成内外兼修,大大提升了画作的表现力。
二、提升国画情感表现力的方法
1、注重生活感悟
优秀的国画作品并非是盲目的追求高深的立意、宏大的场面,而是聚焦社会生活,从国画创作中感受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形成积极真实的审美情趣,注入自己的真情实感。由此可见,生活体验是绘画的灵感来源与素材支撑,认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发现生活之美,并以绘画的方式呈现出来是提升国画创作情感表现力的重要途径。基于此,多视角的国画写生显得尤为关键,改变部门造车的机械临摹,走进生活、走进自然,感受身边的万事万物,赋予画作以烟火气息,让画作传递出的情感更加真实。例如,可以将郊外的田野、树林、稻田作为写生背景,观察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又如,可以观察身边的生活百态,行色匆匆的人群、车水马龙的街道,或是自由嬉戏探索的孩童、安静自在沐浴阳光的老人,再者是辛勤工作的劳动者等等,唤醒创作灵感,画作内容以生活场景的真实刻画或是想象创造为主,赋予作品以无限的生命力。
2、强调素材凝练
傅抱石曾经说过:“中国画重人品,重修养”。而内在的修养从何而来,素材无疑是最为直观的反映载体。国画的素材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要与立意相切合,能够服务于作品的主题思想,做到丰富饱满、重点突出,这就需要创作者加强对素材的凝练。一方面精心素材选择。国画创作并非是一种娱乐,也并非是社会热点的附影附声,而是严谨、个性的艺术创作。因此,素材的选择杜绝盲目的标新立异与机械照搬,而是捕捉能够反应内心真实感受的物象。另一方面巧妙构图设计。有了丰富的素材支撑,如何将素材转化为灵动的画作内容是创作的关键。认真思考经营位置,形成合理的构图对于精准传递情感大有裨益。创作者需要对各种构图形式了然于胸,并根据情感表达所需进行创造性运用。例如,横线形构图易于渲染安静、祥和、稳定的氛围,适用于传统的长卷;同心圆构图利用视点的相对集中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更有助于表达画作的核心立意;曲线构图呈现波纹状,展现物象的流动、活跃或是深远的意境等等。国画的构图方法博采众长,为情感的表现赋予更多可能性。
3、展现文化底蕴
意境决定情感,而文化决定意境。对于国画创作而言,丰富文化底蕴是提升情感表现力的关键。因此,创作者需要吸收经典文化,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第一,夯实传统文化根基。国画是我国人民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缩影。无论国画如何发展,不应脱离原本的文化底蕴,坚持民族性是国画的基本属性。因此,实现艺术性与民族性的和谐统一是提升国画情感表现力的有效方法。可以通过了解国画起源与发展历史,鉴赏各个时期的经典作品,感受国画艺术发展的源远流长,激发自豪感与认同感,形成开阔崇高的国画创作视角。第二,深化作品文化内涵。国画不仅仅是反应客观事实,同样有妙笔生花的写意。创作者巧妙运用留白艺术创造广阔的想象空间,借助笔墨与技法诉说画中故事,增强画作的延展性。例如,采取虚实结合的手法,呈现悠远深邃的意境,引人无限的遐想。借助留白让不同视角的观者形成不同的感受,形成情感的碰撞。
4、磨练风格特色
吸睛的国画从来不是千篇一律、落入俗套的作品,而是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特色的创意画,让观者可以品味出别具一格的韵味。因此,想要提升国画情感表现力需要摆脱封闭的学习状态,将各种技巧内化于心,创造性的运用于绘画过程,形成代表个人思想与情感的风格。这就需要创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在保持国画基本文化底色的同时,结合时代展开大胆创新。具体而言,一是创造性的吸收。国画的学习通常从临摹开始,从鉴赏学习经典作品探寻绘画技巧或规律。临摹不用是单纯的模仿,需要做到深入的思考与创造性的运用,在不断的练习与调整中形成自我风格。二是融合时代元素。国画内容应具有时代性,反应真实的社会现状,易于引发观者的共情。例如,近年来疫情突袭,在抗击过程中涌现了无数无私无畏的白衣战士,呈现了各种动人瞬间。国画引入这一社会性事件,刻画身边的动人故事,体现情感表达的时代渐进性。通过塑造鲜明的风格特色让情感自然流露,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总而言之,国画作为极具内涵的艺术形式,情感表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绘画学习的重点与难点。这就需要了解国画情感表现的基本形式,构建坚实的理论底层逻辑。同时,立足现实生活与时代背景为国画创作输入新鲜血液,在实践练习过程中,反复的思考与修正,提升情感表现力,赋予国画以生命。
作
品
欣
赏
![]()
登山会友图
50cmx50cm
![]()
高山流水
70cmx140cm
![]()
观海思乡
65cmx33cm
![]()
江南春色
35cmx140cm
![]()
凉亭会友
65cmx33cm
![]()
绿水清山
70cmx140cm
![]()
青绿山水
50cmx50cm
![]()
青山烟雨
70cmx140cm
![]()
青山云雾
50cmx50cm
![]()
清泉石上流
65cmx33cm
![]()
三月江南春水涨
70cmx70cm
![]()
山高水长
65cmx33cm
![]()
松风水韵
65cmx33cm
![]()
溪山秋色
50cmx50cm
![]()
烟雨江南
70cmx140cm
![]()
幽谷晨晓
65cmx33cm
![]()
云山秋色
50cmx50cm
——刊发 | 长三角美术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