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坛双秀,南萧北游——萧娴、游寿的书法艺术

时间:2024-03-08 20:37:23 编辑:根泽
分享至

文/孙洵  王立民


时光回到了一九八七年,“中日妇女书法展”在北京隆重举行,参展作品风格多样,异彩纷呈。中方的两位耄耋女书家——萧娴与游寿,人书俱老,享誉盛名。当时,沈鹏先生在应约写给《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出了“南萧北游”。她们崇尚碑学并奉之为圭皋,孜孜不倦地在墨海中求索。如今,两位先生已仙逝多年,让我们聆听她们的故事,从她们的身上汲取精神。



书坛双秀,南萧北游——萧娴、游寿的书法艺术 (图1)

萧娴(1902-1997)

字雅秋,号蜕阁、枕琴室主。贵州省贵阳人。父亲为西南名士、南社诗人萧铁珊。先生五岁丧母,自幼随父研习书法、篆刻。十三岁尝于广州书写丈二对联,名动艺林,被誉为“粤海神童”。1922年随父迁居上海,正式拜师康有为。先生一生以“三石一盘”(《石鼓文》《石门颂》《石门铭》《散氏盘》)为重。1984年调入江苏美术馆,从事专业创作,1991年后贵阳成立萧娴书法陈列馆,南京江浦求雨山成立萧娴纪念馆。先后任中国书协名誉理事、江苏省书协副主席、南京书协名誉主席等职务。


巾帼英豪 大家手笔

——萧娴及其书法艺术

文/孙洵


由于几千年的“男尊女卑”世俗观念的消极影响,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有成就而又能享名海外的女性书法家,实可谓凤毛麟角。辛亥革命后,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书法创作上有极高声誉,且兼治绘画、诗词、印章之学,又能在书法教育方面作出探索与业绩者,20世纪的书坛当首推久居南京的萧娴。


书坛双秀,南萧北游——萧娴、游寿的书法艺术 (图2)

▲1973年春节,萧娴与林散之(左三)、高二适(左五)、钱瘦竹(左六)、陈大羽(左八)以及尉天池(后排左四)、秦剑铭等在《南京市书法印章展览会》上合影


萧娴于1902年出生在贵州省贵阳市一个传统型知识分子家庭。父亲萧铁珊熟谙经史子集与诗文书画,尤擅写擘窠大字,清末做过广东三水县知县,为官清正有政绩。入民国后加入南社,与柳亚子、陈去病、黄节等多有唱酬。后任孙中山先生哲嗣孙科的秘书。因父亲工作需要,萧娴4岁时即随同移家广州。广州是岭南著名的通商口岸,孙中山领导的反清运动曾多次起义于此,因此思想比内地活跃,有趋新的文化氛围。这对萧娴童年的旨趣、性情与独立人格的培养产生了重要影响。萧娴从小就没有在深闺中忙于“女工”,而是如同男孩爱读古文诗词,尤喜书法。12岁时即开始充当其父写大字的助手。平日练字很用功,不论寒暑,日课不辍。有时临仿乃父所写楹联,旁人读之难辨真伪。父亲除平日多加指点外,为开拓女儿视野还常携她在公共场所写字并出入南社雅集,人称“南社小友”。13岁那年,广州大新百货公司落成典礼上,她当场挥毫写成“大好山河,四百兆众;新辟世界,十二重楼”(当时我国人口是四亿五千万,遂有四百兆众之说)。此巨幅长达一丈二尺,另又写“壮观”两大字,一时轰动羊城,报刊誉为“粤海神童”。不久她考入广州美术学校,先攻油画,后从高奇峰学画梅花(直至晚年,萧娴还深情地说“以国画笔墨营养书法,又以书法线条美化国画”)。18岁时,广州书法社即吸收她为社员,锻炼与提高的机会就更多了。


书坛双秀,南萧北游——萧娴、游寿的书法艺术 (图3)

▲1981年,萧娴在江苏省美术馆个展上现场挥毫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亡出国,回国后寓居上海。康有为(南海)先生深知萧铁珊的为人与学养,遂聘其为家庭塾师。因此,萧娴得以随父来沪——命运又给了她一个重要机遇。康氏见她资质甚好、才情洋溢,极有培养前途,遂收为弟子。那年萧娴20岁。


书坛双秀,南萧北游——萧娴、游寿的书法艺术 (图4)

▲70年代萧老在百子亭挥毫


在康有为谆谆教诲与提携下,萧娴在上海参加青年书画会及各种类型的书画艺事活动。该会1923年刊印《近代名人书画真迹》收有萧娴《节临石门颂》《节临石门铭》。1926年萧父离开上海去广东汕头,她也觅得汕头市女中初中部国文教员一职。约九个月后,她去广州参加宋庆龄发起并组织的书画作品义卖活动,目的是筹款慰劳北伐将士。从此她与宋庆龄等左派人士有了接触。1927年她又随父迁居香港,并在此订润鬻书,名声大噪。以书法著称当时政坛的于右任等名家还撰文介绍萧娴,称之“幼承庭训,即工书法。行楷精良,篆籀奇古。卫、管复生,茂漪再世。女书家中,实罕甚其。海内名士,龛然誉之”。以东晋王羲之书法老师卫夫人、元代赵孟頫妻管夫人等比拟之,可见前辈对她书法造诣的认同。不久,她与赴法勤工俭学、专修机械工程的江达先生结婚,婚后定居南京。后随江达去东北满洲里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举家南返上海,“一·二八”事变后又回到南京。颇值得一提的是:1932年,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当代名人书林》收有她的《临碣石颂》,这对刚年届而立的萧娴是何等的鼓励与鞭策!同时也可见虽在不安定的生活状态中,她仍矢志不移地坚持书法艺术的实践。

1937年,南京沦陷后,萧娴与家人逃到九江、武昌、汉口、成都、兰州等地。她在重庆邂逅南京籍著名学者王东培(孝奎),此老诗书画印,无不精究。她欣然拜王先生为师,以学画梅为主兼及诗文。她蛰居兰州时曾致函父执章士钊先生,时章氏客居陕西,作词相赠有“大字雄奇小字腴”一句,又云“伤心老滞秦关客,却答文姬陇上书”,简直就把萧娴比作汉代才女蔡文姬。抗战胜利后,她全家返回南京,时在立法院任文职,偶亦以字换钱补贴家用。


书坛双秀,南萧北游——萧娴、游寿的书法艺术 (图5)

▲萧娴 临石门颂(局部)


1949年春,南京解放后,萧娴热情地送子女参军,且写诗勉励“男儿四方志,子女亦同仇”“临行无别语,勿贻父母羞”,可见其思想境界之高。1954年与江达加入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后江达任江苏省文史馆馆员。1963年江达病殁后,萧娴继任该馆馆员。1976年“四人帮”垮台,她与所有知识分子、科技人员一样,心情日渐舒畅。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地春晖,万物新生。她的书法艺术也再现了时代光芒。


书坛双秀,南萧北游——萧娴、游寿的书法艺术 (图6)

▲萧娴 寿


1981年初冬,萧娴在南京首办盛大的个人书展,海内外各地的友人、艺术家纷纷来电、来信祝贺。南京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刘海粟特地从外地赶回,并说“要为师妹个展开幕式剪彩”。陈大羽教授还专门撰文在《新华日报》发表。1983年,南京市文联、南京电视台为她专制电视报告文学《大笔豪情》。

1991年,萧娴返回故乡贵阳,捐作品101件。贵阳市人民政府决定拨专款重修“翠微阁”,将此作为“萧娴书法陈列馆”。兹后,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了《萧娴书法选集》,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萧娴先生书法集》。不久“萧娴书法陈列馆”建成,老人家再返贵阳,夙愿得偿。


书坛双秀,南萧北游——萧娴、游寿的书法艺术 (图7)

▲萧娴 风雨同舟 情暖人间


老人一生勤奋笔耕,须臾未能离开书法。1997年1月16日,萧娴病故于南京。1998年11月,“萧娴纪念馆”在南京市江浦区求雨山文化公园落成开馆,让后人永远缅怀这位有成就的女书法家。(文章有删节)



书坛双秀,南萧北游——萧娴、游寿的书法艺术 (图8)

游寿(1906-1994)

字介眉、戒微,福建省霞浦县人。1949年以前先生曾在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国立中央图书馆金石部从事研究工作,并任四川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中央大学教授。1949年后任南京大学、山东师范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生前曾任黑龙江省政协委员、中国书协理事、黑龙江省书协副主席、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顾问、炎黄女子诗书画家联谊中心顾问、中国人类学会理事、黑龙江省钱币学会副理事长。游寿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学者、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诗人和书法家,是李瑞清、胡小石这一金石书派的重要继承人。


游寿先生的书法艺术

文/王立民


游寿先生出生在一个世代读书之家。高祖游光绎为清乾隆年间进士,曾祖游大琛为道光年间进士。祖父游宝荣为霞浦名士,但中年去世,没有参加科举。父亲游学诚为光绪十七年(1891)举人。

对游寿先生少年时期的思想影响最大的无外乎两个人:一位是高祖游光绎,一位是父亲游学诚。


书坛双秀,南萧北游——萧娴、游寿的书法艺术 (图9)

▲1982年 游寿先生在工作


游寿先生与高祖游光绎在时间跨度上相差很大,从游光绎去世到游寿先生出生,相距79年之久。但史书的记载及家传的游光绎著《炳烛斋诗手稿》中闪耀出的游光绎为官、为学、为人、为艺的精神光芒,无时不影响着游寿先生。这位乾隆年间的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嘉庆四年(1799)升任陕西道监察御史。此君虽入仕途,却只存封建清廉官吏的忠直刚烈,而不肯与浊流合污。因弹劾权贵,罢官归闽。辞官后游光绎受聘掌教福州鳌峰书院近20年(1803—1822)。


书坛双秀,南萧北游——萧娴、游寿的书法艺术 (图10)

▲1948年,庆祝胡小石先生六十诞辰,摄于南京玄武湖(前排右三为胡小石先生,右一为宗白华先生,后排左一为游寿先生)


游寿先生的父亲游学诚是一位经历坎坷的教育家。游寿祖父的早逝,使游寿先生的父亲游学诚过早地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15岁便开始了教书生涯。我想这便是游光绎“门前也自饶桃李”(游光绎《自述》)的影响吧,因为他对曾祖父的文章道德从心底里怀着一种崇敬。随即,游学诚受业于谢章铤门下,光绪十七年中举人,主持福宁近圣书院。清廷改制后,改书院为福宁府中学堂(现霞浦县一中)任监督(校长)。

霞浦县地处福建省东北沿海,历史悠久。此为一出海口岸,经常有国外华侨往来于此。与外界的交往使游学诚思想较之一般的封建文人要开明得多。这位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无所不精的举人,不仅支持辛亥革命,而且提倡女权,反对妇女缠足,并在霞浦县首创女子高等小学。


书坛双秀,南萧北游——萧娴、游寿的书法艺术 (图11)

▲1981年,游寿先生(右)在福建霞浦为新发现的文物制作拓片


游寿先生有这样一个博学而开明的父亲,从小就处在一个充满文化与文明的温暖的家庭里,这种家庭和父亲的影响,也是后来游寿先生的只身外出求学、思想倾向革命、学术成就卓然的一个基础。

1920年,15岁的游寿先生告别金山寨,告别龙首山,告别对自己寄托着深切希望的父亲,从霞浦县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


书坛双秀,南萧北游——萧娴、游寿的书法艺术 (图12)

▲游寿 行书陆游诗


当时前清教廉邓仪中(邓拓之父)先生正在福州女子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邓仪中先生文章书法俱佳,对学生要求也很严,而且特别注重书法。如果谁的作业字写得不好,就要返工,直到他满意为止。邓仪中对游寿的文章诗词很喜欢,但却常常批评其字潦草。因此,游寿先生的作业也是经常重新抄写。

初次外出求学,没想到在写字上受到老师的责备,这使游寿先生感触很深,同时她也认识到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写字的重要性。从此,每日晨起,别的女同学都在忙于梳妆打扮,游寿先生只简单地梳洗一下就边读书边研墨,然后日课颜真卿《麻姑仙坛记》百字楷书。在校读书的5年中,游寿先生临池不辍,毕业时,游寿先生的颜字已形神兼备,其文章与书法都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誉。

从此,游寿先生无论在哪个学校执教,都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书法教育,对师范院校的学生要求得更严。


书坛双秀,南萧北游——萧娴、游寿的书法艺术 (图13)

▲游寿 行书令狐楚望春词轴


1925年先生由福州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回到霞浦县,正值父亲去世,乡亲们便推举这位刚刚学成归来的才女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当上了霞浦县女子高等学校的校长,开始了先生一生的教育生涯。此时,她才20岁。

1927年游寿先生再次走出霞浦县,来到南京,1928年入国立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

中大是当时国内古典文学大师聚集之地,如词曲大家吴梅,还有汪旭初、汪因坦、胡小石等人。在这些人的课中,游寿先生对胡小石的古文字学、先秦文学等课程比较偏爱。1932年毕业获学士学位。1932年到1933年,曾在福建厦门集美师范学校等处任教。1934年又考入金陵大学文科研究生院攻读研究生。在南京中大及金陵大学前后近7年的时间,游寿先生一直随胡小石先生学习古文字、周金文献、考古、先秦文学、诗词及书法,是胡小石先生出色的学生之一。


书坛双秀,南萧北游——萧娴、游寿的书法艺术 (图14)

▲游寿 篆书 商王出田获大象


游寿先生入中大后,眼界大开,随着学养的提高,逐渐对书法的认识有了自己的见解。游寿先生曾回忆说:当年在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老师的书法都很好,“如词曲大家吴梅俊逸的板书,二汪(旭初、因坦)流丽的板书,黄侃虽不大写板书,也偶尔写几次,有峻爽之气,而我独好胡小石板书豪迈卓逸”。

胡小石青年时曾在李瑞清创办的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农博科学习,民初在上海随历史学家沈曾植学习3年,又随被称为“南曾(农髯)北李”中“北李”的我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李瑞清学习金石书法。李瑞清是我国近现代金石大师,清末民初碑学书风的重要领袖人物,金石书派的创始人。《清史稿》称他“书各体皆备,尤好篆隶”,张大千、吕风子、李健皆出其门下。如果从书法上讲,胡小石是李瑞清、胡小石、游寿这一金石书派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学问文章及他在书法领域对诸书体的把握,在李瑞清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被后人称为“金陵四家”之一。


书坛双秀,南萧北游——萧娴、游寿的书法艺术 (图15)

▲游寿 行书刘禹锡诗


胡小石先生“从学篆得涩笔、方笔之法,隶、楷、行、草皆运用”(吴白匋《胡小石书法选集》前言),此法传于游寿先生,游寿先生又经此法书甲骨金文,“求篆于金,求隶于石;神游三代,目无二李”。

胡小石先生曾说:“论布白,但自分行之整齐与否为其入手处。不整齐者,参差得天趣之美,以一行或全章为单位;整齐者尽人工之能,以每一个字为单位。”游寿先生得胡先生此番要旨,其书法无论大篆、隶书及魏楷,布白取法高古,多为有纵行而无横行,而各行中字数无定。一为取自商周金文。二为取法摩崖造像一类。所以,游寿先生之书法融金石涩笔与天真浪漫布白为一体,宛转异势,特多奇趣。


书坛双秀,南萧北游——萧娴、游寿的书法艺术 (图16)

▲游寿 临小克鼎


游寿先生随胡先生读书时,常到胡先生书房中写字。胡小石曾嘱:汉碑以《礼器碑》最有筋骨,碑阴尤佳,学好《礼器碑》再写其他汉隶,无不如意。胡小石先生的隶书是以《张迁碑》为主的,他说这番话是根据游寿先生自身条件而言的。游寿先生的隶书是以《礼器碑》为宗,用功最勤。1982年游寿先生在临汉《礼器碑》上题道:“余学隶是以发笔,以规矩,有劲也。”观先生所书汉碑多瘦劲挺拔,但仍是高古厚重,可谓纤而能厚。从到中大读书开始,游寿先生的楷书由颜转而学习诸北碑、魏隋墓志,尤其吸收《张猛龙》碑阴题名神韵,隶情草意,而又具金石之气。


书坛双秀,南萧北游——萧娴、游寿的书法艺术 (图17)

书坛双秀,南萧北游——萧娴、游寿的书法艺术 (图18)

▲游寿先生致吴白陶、程千帆等故友信札


在金陵大学读研究生时,胡小石第一次在这里开设书学史课,书学史的开设,又一次在中国近现代书法史上写下划时代的一笔,这是首次在研究生中开设书法史课程。书学史对游寿的影响很大,游寿先生的书法理论,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胡先生的观点,著有《历代书法选》《论北朝法书碑志》《论汉碑》《书苑镂锦》《唐代墓志书体》《晋黄涪墓表跋》《梁守谦墓志与唐代宦官》《读书随感录》《我的临池简述》等文。(文章有删节)





——来源 | 中国书法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