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沈周
文/邵宝 吴宽
![]()
东庄图册
作者:沈周
作品尺寸:纵28.6厘米,横33厘米
材质:纸本设色
创作年代:1473年,沈周时年46岁
作品馆藏:南京博物院
东庄”又名“东墅”、“东圃”,是吴越时广陵王治吴时,其子钱文奉所创建,建造历时约三十年,园内“奇卉异木,名品千万”,“崇岗清池,茂林珍木”,又“累土为山,亦成岩谷”,极园池之赏。约四百年后,元末明初吴孟融在“东圃”废址建园,易名“东庄”。
《东庄图》是明代沈周非常重要的一套成体系的绘画作品,是特别为他的好友吴宽所创作的精品之作,画面题材表现的是耕种、读书之乐,这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理想的生活方式。邵宝,比沈周小33岁,为赞美吴宽的“东庄别墅”之景色所作的五言绝句——“东庄杂诗咏”。
![]()
引首一开为清代书家王文治题“石田先生东庄图”
沈周《东庄图》画面展现出了一幅绚丽多姿、令人神往的桃源般式的世界,有的悠然惬意,有的高旷明豁,有的深幽清雅,生动地体现了园林景致的优美和居住于此的安然舒意的生活情景。这套作品墨色浓润,线条圆劲,糅粗笔细笔于一体,别具特色。画法严谨精到,用笔圆厚,设色浓丽明快,是沈氏中年所作,为其传世作品中的佼佼者。从绘画技巧上看,这套册页以浅绛山水为基础,大部分画作只用花青和赭石两种颜色烘染,少数用了石绿和石青。通观全册,古雅幽淡,没有富贵气、脂粉气,沈周运用写生式的手法,描绘出的东庄图景里的一切都是安详、宁静、自然的,体现出吴宽包括沈周本人,所追求营造的诗意般的生活。
图册独立成幅,所取景物典型而各有意趣,有田野、树木、房舍等,移步换景,视点高低错落。这些景物显然不是随意照抄的,而是经过画家用心的感悟、概括出来的。
册中画作均无款印,对幅有李应桢小篆书景名。该二十一景点分别为:振衣冈、麦山、耕息轩、朱樱径、竹田、果林、北港、稻畦、续古堂、知乐亭、全真馆、曲池、东城、桑州、艇子浜、鹤洞、拙修庵、菱豪、西溪、南港、折桂桥。
![]()
东城
旧业城东水自围,同游踪迹近来稀。
结庐不必如城市,只学田家白板扉。
——吴宽
![]()
西溪
翠竹净如洗,断桥水清涟。
道人爱幽独,日日到溪边。
——邵宝《东庄杂咏诗》
![]()
拙修庵
破屋贮古书,陶匏满前列。
此心与道俱,甘为时所劣。
—邵宝《东庄杂咏诗》
![]()
北港
北港接回塘,芙渠十里香。
野人时到此,果叶作衣裳。
——邵宝《东庄杂咏诗》
![]()
朱樱径
叶间缀朱实,实落绿成荫。
一步还一摘,不知苔迳深。
——邵宝《东庄杂咏诗》
![]()
麦山
芝出麦丘上,种麦不钟芝。
百年留世德,此是种芝时。
——邵宝《东庄杂咏诗》
![]()
艇子浜
水上架高栋,四方无雨风。
晚舟归宿处,不见济川功。
——邵宝《东庄杂咏诗》
![]()
果林
青江次第熟,百果树成行。
未取供宾客,先供续古堂。
——邵宝《东庄杂咏诗》
![]()
振衣岗
崇冈古有之,公独爱其顶。
振衣本无尘,清风酒襟领。
——邵宝《东庄杂咏诗》
![]()
桑州
汲漫灌桑树,叶多蚕亦稠。
云锦被天下,美哉真此洲。
——邵宝《东庄杂咏诗》
![]()
全真馆
何处适余兴,寻师谈道经。
隔桥云满屋,钟磬晚冷冷。
——邵宝《东庄杂咏诗》
![]()
菱濠
东濠凡几曲,曲曲种菱窠。
移船就菱实,兼听采菱歌。
——邵宝《东庄杂咏诗》
![]()
南港
南港通西湖,晚多渔船宿。
人家深树中,青烟起芽屋。
——邵宝《东庄杂咏诗》
![]()
曲池
曲池如曲江,水清花可怜。
池上木芙蓉,江映池中莲。
——邵宝《东庄杂咏诗》
![]()
折桂桥
别墅桥边路,桥因旧所题。
大魁还大拜,(桥)潮到觉桥低。
——邵宝《东庄杂咏诗》
![]()
稻畦
秋风稻花香,塍间白昼静。
主人今古人,田是横渠井。
——邵宝《东庄杂咏诗》
![]()
耕息轩
垄上阅耕罢,北窗清卧风。
南风读未了,梦已见周公。
——邵宝《东庄杂咏诗》
![]()
竹田
楚云梦潇湘,卫水歌淇澳。
吴城有竹田,亦有人如竹。
——邵宝《东庄杂咏诗》
![]()
续古堂
别院青春深,嘉树郁相向。
如闻杖屦声,升堂拜遗像。
——邵宝《东庄杂咏诗》
![]()
鹤洞
老鹤爱云栖,石洞自大凿。
秋风时一声,飞云散寥廓。
——邵宝《东庄杂咏诗》
![]()
知乐亭
游鱼在水中,我亦倚吾阁。
知我即知鱼,不知天下乐。
——邵宝《东庄杂咏诗》